昨天带南瓜去参加朋友小游老师组织的一个活动,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特别开心。活动结束之后,小游老师收拾房间里的东西,南瓜也跑过去一起帮忙收拾。
临走,小游老师过来跟南瓜说:“南瓜好棒啊,还知道帮老师收拾东西,我真的好感动啊。”
南瓜腼腆一笑,一旁的老母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今天早上吃饭,我想起了这件事,挺骄傲地和姥姥姥爷说:“南瓜昨天还帮老师收拾东西呢,特别棒。”
姥姥姥爷听了也直竖大拇指:“真是好孩子!”
在一旁的南瓜没说话。
早上送南瓜上学的路上,南瓜突然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帮老师收拾东西吗?”
我有点好奇,问:“为什么呀?”
“因为他们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厉害,想要让老师表扬他们,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小人儿皱着眉头,一字一句认真地说。
这句话对于一直沉浸在“我有个乐于助人的儿子”的蜜糖中的老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shock。
“哦?那你昨天帮老师收拾东西,你是怎么想的呀?”我问南瓜。
“哎呀妈妈,我也是会这样想的!”南瓜哥有点气恼地说。
“那你能跟妈妈说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我当时也觉得老师挺辛苦的,想要帮帮他,但这只有一点点,我还是想要老师表扬我的,想让他觉得我很好,这个想法很大!”南瓜说。
说到这儿的时候,我感到心里某个地方被猛地触动了一下。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小时候,一个从不给父母老师添麻烦,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所有人都说我“好”的小甜心。你帮助别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别人说你“好”的时候你真的开心吗?小小楠好像很少想这些问题呢。
“妈妈小的时候也会帮助别人,不过好像真的像你说的,只是想为了得到表扬呢。”我说。
“对的!就是这种感觉!”南瓜使劲点头说。
“这种感觉好吗?”我问他。
“不是很好。”南瓜摇摇头。
“妈妈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不过现在长大了,和小时候不一样的是,现在妈妈如果想要帮助别人,那一定是我想要帮ta,是发自内心地想要让ta感觉好一点。如果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好,表扬我的话,那我就不帮。”
“妈妈,你说的这个我是有一点点的,不过和那个想要表扬的(心理)比的话,真的好小。”南瓜说。
“没关系的,有一点点就够啦。妈妈现在这么大了,都还不能完全做到呢。”我摸着南瓜的头说。
送完南瓜回来的路上,我理了理思路,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别人的表扬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2.外界的赞赏对于生存来说,是不是必要的?
3.我对你好,真正的动机是什么?不同的动机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4.“表扬”和“感谢”之间,有怎样的差别?会给别人带来怎样不同的影响?
这些问题虽然是一个六岁的孩子提出的,但却是贯穿我们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回想我38年的人生,貌似一直在这些问题的漩涡中挣扎打架。
从小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后来到了清华才知道天外有天,但在家乡的小县城一直是活在“我是全宇宙最优秀的人”的虚假幻觉中的。一直有人表扬我,对我的父母说“你怎么养了个这么省心的孩子”,在这些赞赏的包围中,我活出了一个不像我自己的人。这个人只能靠“表扬”活着,没有人夸,她就死了。
所以我努力地学习,使劲地讨好大人,我需要他们的大拇指喂养那个需要“表扬”的小孩。在100分和“你真棒”的喂养下,小孩吃得饱饱的,满足极了。
回到刚才的前两个问题,“表扬”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了表扬和赞赏,我们还能活下去吗?
30岁之前,我是靠这些东西活着的。30岁之后,我发现,好像没有它们,我也可以活下去。
真正的“你很好”是来自你知道自己是谁,你知道我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什么,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你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灵魂,你对于自己,不吝惜一个微笑和一个拥抱,你每时每刻都陪着自己,直到生命的尽头。
而当你发现自己可以不再靠表扬活着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想去帮一个人,是真的想要让ta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你去爱一个人,不是为了得到他的爱,而是真的从心底里欣赏ta,接纳ta,你看着ta笑,你也会跟着笑起来。甚至是当你想要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你也不怕ta的拒绝回击,而只是抱着送出礼物的心情放到ta的家门前。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收到的就不是“表扬”,而是“感谢”了。这份回礼会滋养你的生命,让你的心上开出美丽的花。
所以,南瓜宝贝,妈妈不想说“你很棒”,只想说“谢谢你”。你懂的比妈妈多多了。
以后也请多多指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