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译文】立身处世不能太过清高,对于污浊、屈辱、丑恶的东西要能够接受;与人相处不能太过计较,对于善良的、邪恶的、智慧的、愚蠢的人都要能够理解包容。
【解析】《论语》说:“君子之道,忠恕而已。”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也说:“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实际上,两者都在强调包容在为人处世中的重要作用。
包容是一种胸怀,能包容的人在利益得失面前是以大局为重不斤斤计较,处处让字当先,凡事以和为贵。心态平和、宽容大度、淡然从容。包容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从而更容易成就大事。
【感悟】《菜根谭》这一章都在讲述一个观点:明心交友。对于前面这几章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包容,都说包容是一门艺术,要以包容之心待人、以包容之心处事,要求我们要有包容的气量,要有坦荡的心胸。
说到上面这些确实很简单,也是我们为人处世时需要做到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疑问,这个包容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度?有时候我觉得好像包容就是在迁就别人,迁就别人的想法,迁就别人的安排,如果有意见相左又会出现矛盾,甚至是冷战。但是过分的迁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带给自己就是很重的心理压力,反而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最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是始终没有答案。我在想包容是否就是迁就,包容的前提或者原则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时刻劝自己要有包容的心态,可以在做事时不停的告诉自己不要斤斤计较,但是最终的结果也许会适得其反。身体上的累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但是心理上的累却重压沉沉,始终无法缓解。
所以,近期也许对我来说更多的会是心态的调整,需要理解包容与迁就之间的问题,需要平衡人际交往中的一切关系,否则会让自己做事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差,导致结果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