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静心而论1196):
初“识”李清照(二十二)
李清照随夫两地行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两人结束了青州14年的屏居生活,李清照追随丈夫赵明诚任职莱州而开启了令一段官太太生活。
赵明诚先去上任莱州知府,后来李清照跟随,在去往莱州的路上,途径昌乐,遇雨独自住宿在旅馆时,一时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思绪万千,两人在青州时,就闺怨不断,现在丈夫做官了,地位高升了,实在不敢想象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于是写下了一首《蝶恋花》,记录下她当时的心情,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蝶恋花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与姐妹们分手时,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与丈夫在莱州团圆,本来应该欢喜,而赵明诚并没有表现出来久别胜新婚之快乐,反之对李清照十分冷淡,把她一个人扔在官㿍的一间破屋里,窗户破败、桌椅陈旧,年久失修,没有书籍和字画,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书香茶韵、画意诗情的李清照来说,在孤孤单单,悲悲咽咽,百无聊赖之际,写下了一首《感怀》诗,在诗中李清照抒发了对丈夫赵明诚整日忙于应酬,却冷落了自己的不满情绪。但此诗又不同于一般的闺怨诗,而是以一种调侃的手法透露出自己的不悦之色和自己向往的生活场景。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宣和三年八月十日来到莱州,自己一人独自坐在室内,个人喜欢的书籍史典,这间房内都没有。案头上有本《礼韵》,因此随手翻开,拟以所翻开页上的字为韵来写诗。偶尔翻到“子”字,于是以“子”字为韵,写了一首感怀诗。
破旧的窗台和书案上没有一本诗书和史集,给人感觉就像袁术穷途末路生出的感慨:一无所有。赵明诚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钱财当中,一天到晚就是这些无聊的闲事。写诗要闭门谢客,在自己的住处焚香静思才能有好的想法。在平静中我得到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
在赵明诚看了这首诗以后,觉得非常内疚,对妻子的态度明显有好转,两人悉心相伴了一段时间;三年之后(1124),赵明诚到淄州任职,李清照夫唱妇随;这时候他们把在莱州收集整理的文物及其文字资料先运回了青州;在这五六年的时间中,两人的婚姻质量相对较高,两人饮酒品茶,相对观赏,蜡烛燃尽的两根还不愿意入睡,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时光,他们所谓的幸福不是良田千顷,不是广厦万间,而是金石书画,风月诗酒,是那心有灵犀的烟火日子。
但他们在淄州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而此时,外边的世界却已是烽火连城,战马嘶鸣,整个大宋河山处在刀光剑影之中,在宣和七年(1126)12月,宋徽宗匆忙传位给太子赵恒(宋钦宗),自己则逃之夭夭,北宋王朝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金人的铁骑在逼近,中原在沦陷,国之将亡,而他们多年收集的金石该流往何处呢?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清照的人生将急转直下,颠沛流离,孤苦伶仃代替了琴书诗酒、清婉别致,平静如水的日子,繁华旧梦,再也回不去了;在这多事之秋之日,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今南京)病故,他只身南下奔丧,李清照则由淄州返回青州老宅归来堂,仔细遴选、装载金石书画,准备南下运至江宁。
在《金石录后序》中有记载;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冀望来春再备船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到南边奔丧。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再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到了海州,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建康。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占用了十多间房屋,希望来春再备船把它装走。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那十五车的文物,可是夫妻俩的命根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