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图来自小红书,画的非常可爱,想象观音大士也小的时候,和金蝉子玩。是啊,谁还不曾是个宝宝?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西天取经团队的领导人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据说因为他不好好听老师讲课,轻慢了佛法,被罚转世投胎。
我在山东长大,所以对于蝉这种小动物不陌生,蝉的品种很多,最常见的是我们俗称“节流猴”的那种,因为这种幼虫身体驼背弯腰像猴,也有人管它叫“节流龟”也是根据它的外形特点起的名。在山东的时候,每到盛夏小杨树林里就热闹起来,杨树林最多,那闪闪烁烁的手电筒都为了寻找蝉的幼虫,东北黑土地这边是没有的,这边冬天太冷了,即使从山东带一枝蝉产过卵的树枝来埋土里,到冬天也会被冻死。除非人工养殖吧。它们晚上出土,一出土倘若侥幸逃过被抓一劫,就会在当天夜里慢慢顺着树干往上爬,爬到高处褪掉外壳长出翅膀来,先是嫩绿的翅膀白色软软的身体,那会儿它也是脆弱的,飞不起来,很快硬实起来,周身变成黑褐色,翅膀透明带黑花纹,就可以展翅高飞了,应该也不会飞特别高,但是飞到树冠里完全可以的,难怪齐白石老先生国画里常画,想来也是给人格化了吧,第二天就可以在大太阳底下的树荫里高声唱歌,只是雄性唱歌,为了繁殖后代引来雌性,交配产卵后,很快就死去了。蝉的一生很短暂,即使不被打扰,真正在阳光下的时间也许不到一天,所以,在了解了蝉生后也不觉得蝉的聒噪烦人了,反而希望它尽情歌唱。
古人推崇蝉,是精神层面的借物喻人。从生物学角度了解,这种小小的生物从被它的妈妈们产下卵蛰伏地下到出生见天日最低需要三年,最长的甚至十七年,所以古人认为蝉破土登高饮露(当然现在知道了它并不是喝露水长大的,而是刺吸植物汁液)而露水冰清玉洁不染污秽,而且蝉不惧黑暗长久蛰伏地下,一旦破土便一鸣惊人,破土后蜕壳羽化,又常被古人拿来做重生的寓意。
以前我不认为这种小小的虫儿有什么高雅的,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尤其它都被人拿来当盘中美味,所以小的时候读唐朝虞世南那首有名的《蝉》时我是不理解甚至不屑,后来看西游记说到唐僧居然是金蝉子转世,我也是百般纳闷儿,那么一个超级帅哥怎么跟小小的蝉扯上关系的?后来也便懂了,是说人经历重重劫难而最后取得真经事业大成,其实这里面用了借物喻人,再读“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懂了,原来作者把自己当成了一只高洁清远的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