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艺术”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
上初中时有上过一节美术课,一位姓汪的老师说过一句让我觉得特别牛叉的话: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虽然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一点不妨碍我将这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话用在写作文上。
偷偷告诉你,就这么一句话,至少能为我波澜不惊的作文加5分!
后来在大学里学设计的时候,我开始两眼一抹黑。
我实在是没法欣赏那些所谓的“艺术品”。
很早就看过《蒙娜丽莎》,对于这幅画的理解也就仅限于中学老师提起过的“神秘的微笑”,除此之外我啥也没看出来,更不能理解它凭什么就被列为艺术的瑰宝?
还有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很多大臣和帝王喜欢收集名人的墨宝,耳熟能祥的是《清明上河图》和《富春山居图》,大家都说好,我也只能跟着后面不懂装懂的“附议”了。
但说句实话,我除了惊叹画卷很长和画面很细致以外,还是看不出什么名堂。
我脑袋瓜里一直有一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对,我一直就是那个看热闹的。
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艺术启蒙 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
这就是一本非常赞的艺术启蒙书,是一本献给每个家庭的亲子共读礼物。它会带你回顾古今中外的艺术史,走进绘画大师的世界,感受传承千年之美。
一、为什么要懂画?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我是看不懂那些艺术品,不看不就好了吗?我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看那些画儿?他/她又不是要成为艺术家?
我觉得这些人说得很对。
因为我们也不需要全民都变成艺术家或者鉴赏家,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普惠全民的兴趣和爱好,看画,懂画,只给那些懂得艺术价值、或者至少是知道艺术是有价值的人。
我小时候很爱画画,我相信很多小孩小时候都喜欢涂涂画画,但是那时候经济条件有限,大人都会觉得画画有什么用?根本就是不务正业。
现在我女儿也喜欢画画,我给她报了一个绘画兴趣班。
我一点儿想把她培养成画家或者艺术家的想法都没有。
但是,我希望她能保持对绘画的热爱,这是一种兴趣。我希望她能从仔细的临摹一幅画里,培养自己的耐心;
希望她在不能用详尽的笔触写下自己的想法之前,可以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出来;
希望她将来对这个喧嚣的世界感到累了,不想说话的时候,可以静静地画一幅画;
……
当然,不只有画画这一种方式,可是,万事万物的美,都需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看懂美的心灵。
而现在就有那么多现成的大作在眼前,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瑰宝,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攫取获得更纯粹更丰富的审美观。
这本《艺术启蒙 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可以称得上是可随身携带的“美术馆”,其中一共讲到53位绘画大师和218幅设计名画。
现在在我们看来似乎遥不可及的艺术大师,在他们自己的年代里,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些挂在博物馆里的珍品画,也都有自己特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
画作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名画,它也不仅仅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也是画家本人对当时社会的写照。
以前不懂,从翻阅了这本书之后突然就悟了,画作其实就跟文学一样,但它比文学来得更直观,它带来的首先是视觉上的冲击。
懂名画,不单单是看了画作以后,评判这幅画画的逼真与否,更多的是其中深层次的含义。
就拿闻名世界的《蒙娜丽莎》来说:除了她“神秘的微笑”以外,你还能看出什么?
她并不是美得不可方物。看着她,我能感受到一种恬静安宁之美。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就像西方的圣母画像给人的感觉,博大而宽厚。
从构图来看,人物两侧地平线的调整,让侧坐的LISA女士脸颊更平衡,而不论是衣服的褶皱设计还是背景蜿蜒的小道,最终的构图指向都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人物脸部的微笑。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颜料并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一点点光影的变化,都需要画家的精雕细琢。
而《蒙娜丽莎》成名的背后,还有一系列的名人轶事:首先拿破仑是它的头号粉丝,看到这幅画以后爱不释手,直接带去巴黎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之后画被偷了,巴黎各大报纸头条不遗余力的寻画,我们都清楚新闻的力量吧,之后这幅画被找到了,失而复得的画更是被视为传世珍宝。
直到现在,它还珍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为了防止被盗,人们只能隔着10厘米厚的防弹玻璃来观赏。
再看这幅《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这是这本书里我最最喜欢的两幅画。
千里江山一片生机盎然,站在画卷之前,看着这大好河山,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古装剧里的皇帝都喜欢这样的墨宝,如此大手笔的山河盛况,青山绿水,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豪气:看,这就是朕的江山!
而这幅画卷的贵重还在于颜料的选择。用的是天然的矿石调色,这是它千年不变色的关键,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这幅画的作者名为王希孟,画这幅画的时候才18岁,他这一生仅留下这一幅传世之作,18岁以后便再无踪迹。
18岁的天才少年,需要多大的心气和气力,才能画出这样的江山?
而《富春山居图》给人的感觉则是沉稳之后的荒凉,就像历经世事风霜洗礼的老人,它描绘的是一种大地山川浑厚之感。
这幅画的作者恰是一位80岁的老人——黄公望。
这幅画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感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千里江山图》让我想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富春山居图》则让我想随意择取一地,搭个茅草房,江湖,从此一别两宽,后会无期。
所以你看,画作本身所传递的,就是一种精神灵魂之美。
三、藏在画里的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名画里藏着的价值。
01、绘画技法
这是最基础的。画家对颜色的把控和调和,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学过画画的人都知道,原色是不能直接用于绘画的,都需多种颜色去调和,让其呈现暖色系、冷色系,或者灰色系,那么在距离现在如此久远的年代,颜料的选择并不多,作家对于颜色的把控就更需要自己的耐心调和。
还有光与影的表现,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不信你可以自己用颜料去试试,如何在一幅颜色跨度不大的画里,把握好光影,又能让画面不变的脏乱?
02、肖像画的意义
国外很多画家喜欢画人物画像。在照相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或许无法真正从那些自画像中品味出什么意义。但是要知道,当时那个年代是没有照相技术的。换句话说,人物肖像画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拍照留念。
这样想来就好理解多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栩栩如生的肖像画,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得以真实地看到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人。这些对于历史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且从画家的画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流行的服饰、妆容、信仰、宗教、哲学等,一幅画,某种意义上说,一幅画,就是一个人在当时社会生存的写照。
03、艺术之美
名画传达的艺术之美,是视觉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惊叹于技法,沉沦于精神。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多半都有诸神的影子,还有耶稣。对人物的描绘细致入微,但话说回来,如此栩栩如生的画像,应该都是画家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某多个人为模板,创作出来的。因为诸神本是不存在的。
这就像中国佛教里的神仙妖怪一样。我记得老家后面的护国寺里就有很多菩萨、罗汉的画像和木雕,虽然也是栩栩如生, 但又和国外的这种不一样。中国的一看就觉得是通过夸张的技法表现出来的。
关于一些风景画山水画,作画之人一方面是绘景,另一方面是绘心。
赵孟頫的《清明上河图》,广为人称赞的是它的篇幅之宏大,包容之万象,宋徽宗看到后只是感叹当时的繁荣之象。
但是经过本书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赵孟頫在画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官员的擅离职守,纪律松散,偷渡粮食……这些会动摇国之根本的事情也在这些繁荣景象里,但却无人注意。这也就注定了北宋的灭亡。
四、结语
通过这本书,我终于对名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以后引导孩子对于艺术的欣赏有了新的方向。
218幅名画,53位画家,各种关于画家和画的故事,让我由衷地感叹:世界之瑰宝啊!
只是,这一次,我不是不懂装懂的附和。
让这本《艺术启蒙 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成为亲子共读的首选吧,即可开启一场视觉和灵魂的艺术盛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