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探寻的答案。是幸福,是成功,是奉献,是充盈吗?或者换句话说,什么会使生命失去意义?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既有岁月静好,也有不可避免的痛苦,还包括死亡。还有呢?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给出了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

        我是从Mei的课堂上听到这本书,第1次听到这本书,当场下单就买了,她强烈推荐我们去读,她说这本书对她的影响很大,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如果放在历史长河中都不值得一提,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产生影响,对自己负责,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席卷整个欧洲的纳粹种族灭族运动,不幸的是他最终关被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亲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但幸运的是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圣经里那个幸运幸免于难的人。他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他不但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在集中营中的艰辛苦难与摧残肯定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易易疗法,替人们找到了学术再生的意义,从集中营出来之后,他从未停止探索生命的意义的意义,他担任维也纳医学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的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为继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3个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国际大学教授教授意义疗法。值得一提的是,弗兰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人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脉。正如书的腰封所说,他并不是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最具影响力的10本著作之一。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是自传,部分主要是集中营的经历,第2部分是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第2部分浓缩了第1部分的精华,而第1部分是对第2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理论的明证,两部分共同加强了这本书的可信度。

      在第1部分作者主要描述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初中阶段,主要的心理表现是惊恐,他说有时这种恐惧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还要遭受痛苦的感情折磨,他还要抑制这些情感,这种情感,首先指他对家乡和家庭的无限思念,有时强烈到足以将其充实,其次只对周围一切丑恶行为的厌恶,甚至仅仅是丑陋的外貌都让他感到厌恶。第2个阶段是适应阶段,这个阶段囚徒的眼睛将不再躲避这一切,由于情感已经麻木,他看到什么都只会呆呆的站着不动。人们开始冷漠的对待一切缺乏情感。可以说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的心理反应表现这些症状,最终会使他们对每天美食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正是由于这种冷漠外壳的包裹,囚徒们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前途渺茫,所有努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保全自己和他人的性命这件事上。第3阶段是释放与解放阶段。在这一阶段写到爱,作者写到爱是人类终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忍受苦难才能战胜一切。这一阶段作者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人格解体,什么是人格解体呢?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我们不能相信这是真的,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被梦欺骗了多少回呀,我们梦到解放的一天到来了,我们获得了自由,回到家,受到朋友们的欢迎,被妻子拥抱,坐在桌旁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经历,甚至告诉他们自己在梦里是如何得到解放的,然而一切都被一声尖利的噪音,起床的噪音破灭,而现在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真的能信吗?犯人突然从高度紧张的集中营中得到解放,也可能遭受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损伤。这一清理阶段,资质比较愚钝的人不太容易摆脱集中营生活的司空见惯的残忍行为的影响,获得自由以后,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随意而轻率地运用自己的自由了,而对他们来说唯一改变的是他们有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他们是暴力和不公的施与者,而不是接受者,他们痛苦的经历成了为所欲为的借口。回到原来生活后的辛酸和理想情景的破灭同时损害着囚犯的人格。

    到底是什么才能使集中营的犯人活顺利活下来?

      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响,比如缺少睡眠食物不足以及心里紧张等类似状况,也只能说是限定了犯人可能的应对方式。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即便在集中营中,他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终结,"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他们的痛苦和死亡都表明人不能丧失内在的自由,他们可以说配得上他们的苦难,他们忍受痛苦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内在深化,也就是这种精神的自由,任谁也无法夺走,使生活变得有目的有意义,积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有机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价值而消极的生活,使人满足于对美艺术或者自然追求,人的生命仍有目的,他不能过创造性或享乐的生活,但不只是创造和享乐才有意义,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噩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也是如此,他仍然可以做一个勇敢无自尊无私的人,否则为了活命他会忘记尊严变得无异于禽兽,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痛苦环境所提供的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利用他有人会放弃他,这也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正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这些任务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它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你和你的命运无法跟其他人及其他命运进行比较,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付。你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付也只能有一个。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么你就应该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代替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从于自己承受的负重方式之中。弗兰克为什么能活下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对那些因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持之以鼻,因为这些人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食物或药品的匮乏,而是因为缺乏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弗兰克尔则不同,他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妻子,内心充满了思念,因而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爱妻重逢,他还不断梦想战后能够到各地举办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生活并非佛罗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的祈求快乐,而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夺权力,人们活活着是为了探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难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明白自己的,因为和所能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拥有克服困难的意义,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弗兰克尔指出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他承认在纳粹集中集中盈利,只有少数人可以像前者那样活着,而且仅仅这样一个事例足以证明,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有外在命运的。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方式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

第二点,生命短暂。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变成了现实,他们被保存下来成为历史,在那里他们得到了救赎,免除了短暂性,因为在历史中没有什么事情的失去是不可挽回的,所有的事情都无一例外的得到保存。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出多重选择,哪些可以不予理会,哪些应当努力实现,哪个选择,一旦变成现实,就变成了石阶驿站中不朽的印证,在任何时候人都必须决定哪些可能性将成为他幸存的纪念碑。

第三点,自我超越,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恶用人能超越自我,并且以此改变自己有能力将苦难转化为成就,在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得负责任行动的动力。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痛苦是不可或缺的,尽管痛苦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痛苦去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使命,自己生活的意义。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真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平庸,甚至接受自己的懒惰,因为这是我们改变的开始呀。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可能的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我们的印记。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模仿,自我超越,找到我们的责任,找到我们的使命感,实现人生的价值。

正如宇宙公民校长MEI所言,活一次活到淋漓尽致,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努力行动,现在就行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