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抑郁症患者如何才能被理解?
我患有轻狂躁重抑郁类型的双向情感障碍。
我看到这里有人问如何理解抑郁症患者,我其实是很开心的,因为这个世上有人愿意理解我们。但是我也看到有人问“这个世上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吗?”答案是: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生病的缘故,我总是很悲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件事,算是很后悔的事。
我曾经,有一个男朋友,那时候他对我很好,他也愿意去理解我,相信我。可是我忘了,他也会有烦恼和情绪。有一天,他也很疲惫,他告诉我他也会有情绪,也会不能自我消化,他说你可不可以不要闹了?可不可以也努力地控制一下自己?人活着都不容易!不是只有你才能感觉到痛苦的存在!是个人,都会累!
我承认他说的都对,可是我有点受伤。所以我告诉他,你不了解我,根本就不能理解我,在此之前你说你都懂的,都是骗我的!他说,他没有,他是愿意去理解我的。我说,那好,那我让你明白我的感受!
我从小就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我能很快地感觉到别人的喜怒,长大以后我连周围人细微的情绪变化也能很快地感知。后来我发现这种情绪其实也可以反向输出。我曾经有一次感觉到难过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来安慰我,然后与她聊了许久,后来她给我发信息说,我再也不敢过来安慰你了,和你聊天之后,我也在家里抑郁了好久才缓过劲来。自此以后,我就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热情爱笑的小孩。可是那天我真的很生气,如果你愿意去理解我,我可以帮你!他说好。
我关上灯,拉紧窗帘,背景音乐是Adam Hurst的《Dust to Dust》我很喜欢的一首曲子,有时候下雨天听,可以感觉自己就是尘埃,然后融进水里,又被拍打溅落的样子。
我问他,你爱我吗?他说,爱!我说你想娶我吗?他说想。我说,如果你父母知晓此事,因为抑郁症会有遗传而不让我嫁给你呢?他说,我会努力说服他们,让他们接受你!我说那你的奶奶呢?她从小照顾你长大,爷爷在你年幼去世,她几乎全部的爱都给了你,她在期待着你结婚,然后给她生一个曾孙子呢!她大概不愿意一个有缺憾的人在你身边,然后又为你生下一个有缺憾的孩子的!她八十岁了,她也不太能理解你的坚持和解释了,来不及了,她撑着她对你的爱,想看着你毕业,结婚,生子……他说,对不起!
嗯,对不起!他告诉我的答案是对不起。世间没有双全法,他自然要顾念他的家庭,他有他的责任,他也有他的无奈。所以我告诉他,你看,就是这样,你没办法娶我的……日后的事物只会更多,我信你此刻对我的爱是真诚可靠的,但是你扛不住你从小长大的家庭对你的压力,你更扛不住你奶奶对你的爱和期待,你甚至今天就已经扛不住在我身边的情绪压力了。我说过,我不适合谈恋爱,何必坚持?何必自欺欺人,觉得你是独特的那一个,这件事不能对你造成影响呢?
然后他哭了,他也很无助,很心痛,很难过……躺在床上,一夜没睡,想不出对策,又痛彻心扉。
我说,你知道啦!辗转反侧而不能眠的感受,心痛如绞又两难,泪水止不住地流,哭的脑袋昏沉,只希望自己可以消失,可以不再承受这些东西的感觉。可我没有缘由,却夜夜如此,我连我难过的缘故都不知,更遑论解决?你可以对我说对不起。可我呢?告诉自己,对不起自己吗?
然后他抑郁了一个月之久,才逐渐恢复。我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抑郁的种子。所以我说,这是一件令人后悔的事,我不该如此的。
现在我和他分手了,不是因为上述的缘故,只是他不再愿意去理解我,倾听我,安慰我了。他觉得麻烦,嫌我麻烦。果然情不能日久,我只是纠结和遗憾于,他几乎是唯一理解过我的人而已。
而今以后,我以为我不再需要被理解了,毕竟被理解需要的带价挺大的,而且就算理解了又如何呢?我不喜欢两个人一起抱头痛哭。
然后我开始感觉到孤独,我像是主动把自己放在了人际边缘一样。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不晒太阳,不说,不动。
然后直到有一天,我决定今天一定要跟人说句话,想了许久要对外卖小哥说一声谢谢,却在最后,张了张嘴,没发出一个音节,然后就落荒而逃了……我想我需要被理解,我需要有人告诉我,我理解你的!你很好!你值得!
厌学和本博士:
你好,看完了你的描述,我也觉得很痛心,一个愿意理解你的男朋友离你而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离去,而是那个愿意理解你的人不见了,他再也不愿意去理解你了。
我们管心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专门做厌学症相关的咨询,但是目前我们遇到的很多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抑郁状态了。
所以根据我们的经验,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给你。
你的问题是“抑郁症患者如何才能被理解?”
我们的回答是,提高你自己的【表达能力】。
抑郁症的问题是很复杂的,特别是被诊断为双向,那就根据复杂了,这样的心理疾病是需要做长期咨询的,我们也不指望一个回答就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这次回答希望能帮助你化解掉一些思维上的误区,可能你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因为我们发现,很多观念上陷入误区的人,就像是去机场等一艘船,自然是等不到船的。
管心营就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区分三件事情,让你不痛苦
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应该如何向别人求助?
为什么你会觉得痛苦呢?因为你要求的事情是“别人的事情”。
这是我们在咨询中最常遇到的情况。
拜伦·凯蒂认为,在整个宇宙中,就找到三件事:我的事,你的事,老天爷的事。(天的事情可以理解成真相,我和你都控制不了的事情。)
我们的绝大数压力都来自于没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情。
当我在想“你应该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健身跑步、保养身材”的时候,我就是在管你的事情。
当我在为“明天不应该下雨、水灾不应该到来”,这就是在管老天爷的事情。
每当我们感觉孤独、痛苦、不被理解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在管别人的事情。
这个回答蛮残酷的,但是也蛮有效的。
之前有一个家长来找我们做咨询,问我们,“你们能不能让我孩子变得爱写作业。”
我们回答她“不能。我们只能帮助她变成一个好家长,如何更好的辅导孩子和激励孩子。”
写作业这件事情,就是孩子的事情,无论家长有多么想帮助孩子去完成这件事情,都无法代替孩子去做这件事情,写作业这件事情不是还自己去完成的就没有意义。
家长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辅导能力和激励水平,类似于“可以把牛带到河边,但是不能强迫牛喝水”。
当我们想按着牛喝水的时候,事情一定是让人不愉快的,因为牛喝不喝水,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们能决定的是给牛提供可以喝水的环境。
你的困扰是,不被别人理解,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你要关注于“我的事情”。
也就是“我”自己能做的事情——提高表达能力。
当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能干什么?
如何更好的表达,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你无法要求别人提高理解能力,也无法要求对方有无限的耐心,我们只能要求自己。
当然,我也理解,你也不太可能一下就走出来。
因为这是我们的习惯,或者说是我们小时候就形成的人生脚本造成的。
你可能有一个脚本,是禁止亲密的脚本。
这个禁止信息的意思通常是指禁止身体的亲近。在这种模式下,父母通常很少触摸彼此,也很少触摸孩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指“不要有情绪上的亲近”,常见于家庭里的人彼此都不谈论自己的感受,这种情形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果父母老是和小孩保持距离,小孩可能就会给自己不要亲近的信息。一开始,小孩会一再尝试接近父母,如果一直得不到反应,最后可能会认为被拒绝的感觉太痛苦了,不值得这样寻求彼此的亲近。
另一种类似的信息是“不要信赖别人”,这个信息可能来自父母突然离去或是死亡,由于无法了解父母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因而决定:“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会在我想要的时候在身旁陪我。”如果父母虐待小孩或是欺骗小孩、占小孩的便宜,小孩也很容易接受这个信息,他会决定:“为了保护我自己,我要离你远远的。”
长大以后如果还带着这些决定,就会老是怀疑别人,即使别人很温暖地接纳他,他也会一直试探看看有没有拒绝他的迹象,如果对方还是接纳他,他可能会一直试探下去,直到破坏彼此的关系,然后说:“我早就知道了。”
这个脚本的核心是,“为了保护我自己,我要离你远远的。”
在潜意识中,你不希望别人理解你,或者你把理解你都当成了别人的责任。
只要对方有一次或者耐心不足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就会破坏掉这种关系,以此来保护你。
最后一点,就是该如何向别人求助的问题。
这点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有抑郁状态的人,不会正确地求助别人。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极端化。
比如,一件事情,要么自己全程承担,要么自己一点都不承担;要么不求助,要么一直求助别人;要么自己做,要么别人做;要么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别人的错。
实际上,更好的处理办法是,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别人做,还可以自己做一点别人做一点。
最好的念头就是,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最好是自己解决问题,也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但是不意味着放弃求助别人。
第二个方面是,具体化。
之前有家长问我,孩子不孝顺怎么办?
我们就回答对方,“你没办法要求孩子孝顺,你只能要求具体的事情。”
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倒一杯水、要求孩子开个灯、要求孩子晚上和自己聊聊天。
但是没办法要求孩子孝顺,因为孝顺不是客观的事情,是主观的想法。
第三个方面是,强求化
比如你期望别人理解你,你也把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好了。
但是,万一某人就是没有同理心,或者根本不想理解你,那么你努力也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要强求了,修改沟通对象是很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