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情绪动物,现实不如意的时候,最容易做的就是抱怨。这无可厚非,抱怨自有它存在的意义。抱怨不会让人输掉人生,可是如果一直站在原地去抱怨,才真的会输。
1
曾经,“不抱怨”一度十分流行,似乎“抱怨”是个坏东西,我们的生活杜绝了它就会变得云淡风轻,豁然开朗。
但是,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遇到不满的事情,想要发泄出那股情绪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一味克制,只会压抑出问题。
小苏是公司新人,老板倡导“不抱怨”的公司文化。于是作为新人,小苏被前辈安排了过多的工作,她每天累得想发火。
但是每到抱怨的话冲到唇边的关键时刻,她都会想起公司文化:不抱怨的世界更美好。抱怨会让人沉浸在负面情绪里,影响他人和自己的心情,继而影响工作,无法积极上进。所以,停止抱怨吧!
小苏每天就那么“积极”工作着,终于有一天她忍无可忍,憋在心里的怨气一鼓作气,化成勇气,拍了一张辞职信在经理的桌子上。
经理惊讶地看着这个勤奋努力的下属,耐心询问原因。得知小苏的工作情况后苦笑不得:“你这个小年轻,工作分配不当,就应该跟上级反馈。这不是抱怨,这是正当的。你不说,我还以为你没问题呢!”
小苏长舒一口气,转身就为自己以前的压抑和辛苦不值——早点说出来多好!自己从前的不抱怨,其实是错的。
抱怨,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反馈。开心要笑,难过也该哭出来。只有诚实地面对不满意,才有改变的可能。如果只是一味排斥或压抑,忽视了抱怨和不满背后的意义,就会让这份情绪变成毒药,最后坑害自己。
想要抱怨不是坏事,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它。抱怨也是要讲姿势的。
2
怎么看待“抱怨”,你自己说了算。
刘姐有一个特别麻烦的婆婆,事事计较,处处插手。刘姐每天特别烦,经常和我们抱怨婆婆的不好。天长日久,大家听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终于有一天,小张忍不住问:“刘姐,你既然这么烦,为什么还能跟她一起住下去啊?干脆搬出来不好吗?”刘姐乐呵呵地回答:“嗨!我这不就嘴上说说么,说说就好了。说完了,心情好多了!回家还是要给婆婆做饭滴!”
大家纷纷吐槽:“合着你就把我们当垃圾桶啊?”刘姐嘿嘿一笑,转头继续查找老年人养生菜谱。
后来,刘姐和婆婆的关系慢慢变好了,刘姐的抱怨声也渐渐听不到了。
遇到不如意的糟心事儿,情绪当然会不好。情绪不好的时候抱怨两下本没有什么,但是不能搞错了重点。
刘姐的生活重点是一家人和和气气地生活,而不是怎么把烦人的婆婆弄走。所以她的故事迎来了好的结局。
当你想要抱怨一个人一件事时,想想你到底想通过抱怨获得什么。是舒缓情绪?是表达态度?还是单纯发泄?
不要为了抱怨而抱怨,那样就会落入情绪的漩涡,把自己困在里面。留一只眼睛反省抱怨本身,才会重新定义它的意义,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生活减负、添彩。
3
今天下午就遇到了这样的一群人。
在职研究生同学群里,突然有人提醒大家:下周五是作业提交截止日期,大家赶快写啊!
攻读在职的老师们看到了,这下群里可算是炸了锅,说什么的都有:
“啊!好烦啊!我这边要忙死了,那边还催作业。”
“就是!反正老师又没怎么仔细讲,我咋知道咋写啊!”
“老师也真是的,我们这么忙,就不能晚点交吗?”
“对啊,我这周要给自己孩子开学,还要给别人家的孩子开学,累都要累死了。能不能晚点啊?”
“好想延期……”
“同意!学校领导也真是的,把我们整的这么忙。”
……
总之一句话,抱怨天抱怨地,就是不说赶紧去做。
只有两个人,跟着大家一起抱怨了一通之后,转身就去查资料写作业,老师第二天就宣布他俩高分通过,这下子剩下的人傻眼了,也就不吭声了。
果然,就有人抱怨说:这俩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其实这并不是人品问题,而是思维方式不同。
有人拿“抱怨”当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当然,我们都知道那不可能,如果说点丧气话埋怨话就能解决问题,那早就世界和平了。
有的人则拿“抱怨”仅仅当排解情绪的方法,吐出那口怨气,平复一下,然后动手去做,不停留在口头上。
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避免陷在抱怨里的良方。因为解决掉了问题源头,才能真正消灭掉无用的抱怨。
任何情绪都有意义,都有更为合适的表达方式,抱怨也一样。怎么理解它、表达它、使用它,让它帮助你而不是毁掉你,钥匙就在你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