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陕西省兴平市大搞农村拆迁征地,同时有好多村子大兴土木,大动干戈。有因为要修路征地拆迁的,有因为办企业征地拆迁的,还有因为修建公园而征地的。拆迁带来了很多问题,农民因此流离失所,住无所居,生无所依。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拆迁补助那么多钱?现在好多地方出现了一个集体——拆二代,因为拆迁而一夜暴富。但是这个词出现的永远都是大城市,郑州扫大街的大妈开着豪车只为精神有寄托,西安一家十几套房子收房租,打麻将,练身体,深圳拆迁造就亿万富翁等等,但是五六线城市的农村绝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土地不值钱,因为政策执行有偏差,因为观念理解很落后。
拿我们这个村来说,新房一平米赔800,旧房基本在500到700,拆迁时都是具体执行人眼睛一瞅,30万,21万。拆了农民没有房子住,既没有政府盖的房子,也没有新规划的宅基地,好不容易跟政府协调有了宅基地,赔付的钱也就刚够盖个房子,连装修费都没有。而且耕地都以流转的名义收了,一年800块钱,农民没了房子,没了收入。这样的拆迁,能够再造一个新农村吗?
新农村不是让农民都住进高楼,不是让农民无地可种?这绝不是新农村,城乡一体化也绝不是让农村从形式上跟城市一样。
城乡一体化我认为应该是城乡的教育医疗资源均等化,基础设施同步化,就业范围当地化。
首先说教育医疗资源均等化。农村的教育和医疗要跟上城市,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要往大城市里去,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了老人村,空人村,因为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更多,实力更雄厚。我一岁半的小孩做手术只能去西安儿童医院,而且排了好久才有床位,术后没有呆几天就让出院了。不是我脑子抽跑那么远,排那么长队,因为其他医院做不了,你只能去西安。最近西安出现了上学摇号,中学要面试这些怪现象,为什么呢?因为西安的教育好,为什么私立学校越来越多,公立学校越来越差?因为师资力量不平衡,好老师都跑去了大城市,都跑到了工资更高的私立学校了。有几个好医生愿意到农村卫生室,有几个好老师愿意到农村学校去。答案是没有一个。这就是摆在农村落后现实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让农村教育医疗跟上城市,让农村留住好老师,好医生。大幅动员教育医疗资源进驻农村,提高县城医院医疗教育水平,小病卫生室解决,大病县医院治疗,小学幼儿园农村上,中学县城上,城里人羡慕农村的住房生态设施的良好局面。那么如何让农村吸引人才,这又说到第二个问题。
基础设施同步化。农村的落后不是农村房子的落后,而是农村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农村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农村不是城市,农民不需要高楼,农村需要的是基础设施的改进。给农民房子统一规划,补助改造,提高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设施,农民能真正享受教育医疗娱乐文化等资源,这样最基本的住和支撑住的相关问题解决了,下来就是生存的问题了,这就是我咱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劳动就业当地化。第一个是引进来。现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西安建设和关中天水城市群,大规模搞大西安,人口不够放宽户籍制度,地盘不够西咸新区划入。这样的建设我感觉不合理不科学。我们应该搞得是城市群建设,大西安起的是推动,引领和帮助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大型的企业往周围小城市引进,这样可以促进小城市的经济,就业和建设,比如一个富士康带动了深圳观澜镇,小城市通过大企业的带动不断发展,逐步和大西安接轨,这样大西安建设和关中天水城市群才能实现。第二个是内作为。就是在土地流转上下功夫。不是现在简单的把土地收了给一个不相关的人承包随便种啥,花树乱七八糟的,真正把土地利用起来搞农业生产的几乎没有。是要把土地流转成一个企业农场,创新农业生产,培训当地农民,掌握最新农业需要的技能,就地吸收剩余劳动力,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创造就业机会。真正做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安居乐业,脱贫致富。
农村,农民,农业是一个大问题,脱贫攻坚也是一个大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更是一个大问题,政府要强有力的统一规划,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科学实施,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真正建设一个美丽农村,安居农民,先进农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