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日起,读先生笺《列子张湛注》。九则,其一为对是书之综合评价。
先生先引《汉书 古今人表》、《文心雕龙 诸子》等,以及《全唐文》对《列子》之无视。然后评价曰“列之文词逊庄之奇肆飘忽,名理逊庄之精微深密,而寓言之公于叙事,娓娓井井,有伦有序,自具一日之长。既或意出挦撦,每复语工镕铸”。借柳宗元口言“尤质厚,少为作”。简言之,文辞甚好,深度不够。又以王弼注《老子》、郭象诸《庄子》相比,张湛注《列子》有两个优点:其一实事求是。王、郭注释时“不可知者置之不论”’,张则“扬言不知为不知”,既夫子作鸡鸣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其二:对所注释之书的态度不同。王之于老,“以顺为正之妾妇”,郭之于庄,“违心而懦之嗫嚅翁”,而张之于列,“每犯言谠论,作诤臣”。
有言《列子》为张湛伪撰,先生以为东汉两晋之文,惟阮籍、刘伶有一点点庄子之风致,而是书虽不及《庄子》,而其庄周风致当为是时之最也。既先生言“使《列子》果为张湛所伪撰,不足以贬《列子》,只足以尊张湛”。又以张湛注之求实和其注之舛误为例驳斥张伪撰说。张注坦言某典故不知不解,果为张撰,自找难题?张注亦言某词意不通或与前文不符,果为张撰,其自言寡陋讼言己失?先生言“虎项金铃,系者能解”,果为张撰,断“不至窘阂如是也”;又张注颇有曲解《列子》之处,果为张撰,自行矛盾?足征作伪者非张湛也。
先生叙述,通篇比喻,全文典故,盖此为“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不知何意”之原因也。某随手抄录,于典故比喻虽不能会心于千一,偶有所得,亦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