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我的评价都是惊人的一致,说我是一个很好的人,但就是嘴欠不会说话。而这一次是被客人投诉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真的很不会说话,说话是一门艺术,一个权利的游戏。
事情是这样的,周六的时候,我和两个女孩搭档看九张桌子,我大男子主义作祟,觉得和我搭档绝对不能让女孩子辛苦,于是补杯子碟子,补酸梅汤和白水都是我一个人揽了,还要时刻注意九张桌子客人的语言动作表情。
换句话来说就是我把自己的戏份看的太重了,觉得自己要顾全局,一人可以看多张桌子,怠慢了自己桌子的顾客,招到了客人的店内投诉。
那桌客人是两女一男,刚坐下来的时候我就感觉有位女士有点端着,或者可以说有点作,我也没怎么在意,还是和平常一样服务客人,当看到那位女士喝酸梅汤比较快的时候,再加了一两三次的时候,我就提议给她换大杯,然后就和她聊了几句,开了一会儿玩笑就去别的桌服务了,也没太在意这一桌,忘了往往比较作的都是要很多关注的。
在买单之前我就被投诉了,幸好客户经理也就是我之前海底捞的师傅帮我处理了这个投诉,不然要是外网投诉那就是很严重的事了。而那女孩投诉我有三个理由,一是不够热情,二是没有耐心,三是不会说话。
而其实那女孩投诉我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会说话,当我看到女孩喝酸梅汤喝的比较快的时候,我给她换大杯的时候,并没有把话说好,而是拿她开玩笑,后来聊天的时候也没有注重把别人放在心上,还是大大咧咧的说话,没有顾及那女孩的感受,没有在说话之前认真想一想我说这话别人会怎么想。
我是一个为人真诚,说话坦率的人,但这些都是道,用处并不大。关于好好说话笑来老师就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个相信道比术重要一万倍的人,但在好好说话这件事上,道这个东西常常用处不大,为人要真诚是道,说话要坦率也是道,但是由于这个世界是极其复杂的,而语言本身就是个含糊不清,凑合着用的工具,所以不得不掌握各式各样的术,不频繁操练,就有可能后悔莫及,作为现在很会说话的笑来老师以前也是一样吃过不会好好说话的亏。所以即使我是为人真诚,说话坦率的人对于好好说话并没有卵用。
我还是要学会好好说话,而好好说话就是好好思考,我的客户经理师傅下来之后就和我沟通了,把那桌客人的不满意和我详细说了,然后还和我说在平时说话就要注意,不要大大咧咧的,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样的歌,并且说对我期望很高,所以对我比较严厉严格,希望我能把话听进去,并不是在批评指责我,而是想让我成长的更快一些。对此我是全盘接受的,因为我知道师傅是真的在意在乎我的人,所以她说的话很重要,我不能让她失望。
而下来我还是问了一下身边的人,都说我说话不注意场合,什么话都说,有点直男癌。通常我们说一个人不会说话是说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弱,有想法说不出来,就是觉得说话不顺畅是嘴上功夫不够,而其实说话就是思考,当一个人说不清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就是因为他自己在脑子里没有想清楚,所以好话说不出来。
语言就是思考的全部,一个人语言的边界就是它思考的边界,一个人人说话不得体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把说话当个事,二是搞不清楚说话的目的和场景。这两点原因或多或少我都有,虽然我想成为一个说话高手,但并没有真的很重视说话这件事,没有在自己说每一句的话时候都过一下脑子。最重要的是没有注意说话的目的和场景,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好心办坏事。
说话是一种权利游戏,我们说任何话的时候都必然身处一个权利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学会伶清楚说话的场合,在不同场景争取不同的权利。
比如说我被投诉的这件事就是一个沟通的场景,在沟通中是很容易得罪人的,而得罪人也是分两种的,分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明显的正面冲突大多数人都能主动的预防,但是很多时候其实都是那些隐性的言外之意很伤害人。我被投诉这件事就是隐性的,我总是伤人于无形。怎么说话不得罪人也是有方法的,方法就是把焦点放在“人”身上,沟通是一个人和人之间互相通融的过程,所以沟通的时候所谓的结论、道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距离,互相的感受。在沟通前替别人着想,预知到自己话语中可能出现的棱角,提前把它们包装好,弄明白自己说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别人有没有可能误解,不管别人是不是玻璃心,都去尊重和保护,用这样的姿态沟通就不容易得罪人了。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电影《七宗罪》里有句台词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要学会好好说话,好好思考,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有用,貌似理解了却实际上左耳进右耳出是最普遍的现象。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只有做到了才会成长,才会有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