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02篇。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15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鄙夫,难道能同他共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假若生怕失去,会无所不用其极了。”
只是将“得”的范围限在“职位”上,局限了。
李里注解——鄙夫,就是鄙贱的人。孔子说,鄙贱庸俗的人难道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主吗?为什么鄙贱的人就不能一起侍奉君主呢?因为这种人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当他没得到名利的时候就怕自己得不到,当他得到名利的时候又怕失去了。“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怕自己失去名利,这种人就什么都做得出来。
鄙夫没有道德底线,也就没有了约束,得志则肆无忌惮,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这种人如果用来为国家做事,必定祸国殃民。
钱穆先生注解——古人文法有缓急,不显而显,此缓读。得为不得,此急读。患得之,即患不得之。无所不至,言其将无所不为。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其患失之一心。
钱穆先生接着注解——人品大略可分为三类,有志于道德者,此为己之学。有志于功名者,此为人之学。有志于富贵者,即本章之所谓鄙夫,乃不可与共学之人。
南怀瑾先生的注解更为尖锐,这里孔子称人为鄙夫,等于是在骂人。因为当时各诸侯之国的政坛人物,他所看不惯的太多了,他认为这些人都是鄙夫,他说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国家的大事呢?他说这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在功名权力拿不到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
一个大臣,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如果读这则论语时,看钱穆及南怀瑾先生的注解,再联系起社会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孔夫子认识社会及人性之深刻,用词之精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读来如同一幅幅画面,有时酣畅淋漓,有时赏心悦目,越读越爱读,真是一种享受,所以我起名叫《悦读论语》
今晚就分享到此,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