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呱呱坠地”,没有谁是笑着出生的。所以对于生活而言,没有谁能够一直笑着,酸、甜、苦、辣、咸才是生活中该有的味道,就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糖”才是泊来的添加剂。
经常有朋友说我性格很好,说话有趣,交谈轻松愉悦。
用朋友常说的一句话讲“你不是我,你没有我的经历,所以你问我,我给你讲了你也不知道。”但我觉得,这不代表不想让别人知道,而是说,我想说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你,我不想说的时候你问我也没有用,因为你无法感同身受只能想象和猜测。今天我想试着写出来,对每一个认可我喜欢我的人,以及我接触过的、正在接触的、即将接触的人说:
生活很好,我很棒。
对于我的成长,没有豪情壮志,没有平淡如水,我就是普通的14人口中的一员。对于我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学校”二字。和多数成长在乡下的儿童一样,我也是留守儿童,不同的是,别人都是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带大,而我不一样我选择了大姨。从学前班到五年级,我都在一个叫“后坂小学”的农村学校读的,六年级则去了较远的“西坂农中”,可能是耐不住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要每日早起骑自行车骑四五十分钟上学的艰苦。所以在表哥的怂恿下,向妈妈提出了去全日制封闭式管理学校上学。我很庆幸我做了这样的选择,顺利的就读于“私立伟林学校”他是九年制全托学校,准军事化管理,从这里开启了我对美术的邂逅,性格的打开,青春的萌芽,还有自律心理的建设。且利用兴趣爱好顺利的考上了我们市新建的“上饶中学”开启了我对艺术的深入和迷恋,而后辗转又顺利进入了一所国内不错的高等学府“武汉理工大学”。我的学习生涯中没有过多的压力、没有补习班、没有“别人家的孩子”、没有父母的思想左右,所有的所有,都是想之做之,且顺理成章的成之任之。深深感谢父母的“放养.放心.放手”,才有了现在的我。
在寄养的童年中,大姨对我非常好,比自己亲生的照顾的还要好。大姨家有四个女儿,最小的也大我两岁,她是我童年的噩梦、成年的好友、现干女儿的亲妈。 小时候爸妈在外打工,所以每到寒暑假就是我童年快乐的时刻。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妈的身边有吃有喝、有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爱,还有外面的花花世界。对于姐姐们来说,我每年都有新衣服裤子、新文具用品和书包。她们由于人口基数大,在那个并不富裕的的年代里,只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由于年纪最小,所有的一切她们都会包容我,大姨会叮嘱姐姐们负责我上下学的安全;每次买吃的也都是第一个给我弄好再说一句“快点吃”;到了冬天,我的衣服穿的永远是最多的,四五件往身上套笨的像个熊一样;知道我的好奇心重,偶尔也会在夜里讲一些鬼故事。就像任意一个团队一样,和姐姐们相处自然有很多坎坷和摩擦,应该说吃喝拉撒玩乐上都会有。摩擦不影响成长,我们也在大笑和悲伤中用力长大,看着身边的朋友从相识到离去、家人从壮年到暮年、玩具从潮流到历史。这一切的一切是我的经历,我的个人历史,也是时代历史长河中的碎片,我很幸运我还活着,而且活的很好。
如果说人是以七年为划分,那么我的每个阶段都做的很棒。
回顾过去的二十多年,首先我很感谢我妈是我妈妈,她是我首位老师也是毕生最好的老师。从出生来说,我有着比普通孩子更强壮的体魄,出生八斤多。那时候还不流行医院破腹产,我是在外婆家稳婆接生顺产的,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先不管怀胎十月的艰辛,我出生当日也不知道我母亲生我这个胖娃娃吃了多少苦头。头七年我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舅舅和叔叔们都还没有孩子,我是他们的玩具,也为我毕生的性格奠定了基础———活泼可爱,开朗随和。7岁后的最好境遇是遇到启蒙的好老师:我的小学只有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还是一对夫妻党,记忆力对我格外严格。他们让我知道了我的缺点所在和自己并不与众不同。到14岁的时候,我接受自己的改变,在第二性特征逐渐成长的烦恼下有了对世界上可接触事物下,另一种关系的观察和体验。有了喜欢与不喜欢的感受,询问“爱”与“喜欢”的区别,有一群陪伴我成长的同龄室友。我开始了对世界的思考,同时带着对社会运作方式的疑虑步入了我的第三的阶段。15—21岁,我开始唤醒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开始了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与迷茫,随之而来的是对即将步入社会的迷茫与困惑。在这个年龄阶段,我拥有几段非常美好的爱情尝试,体验很多的朋友相知、相离、相惜之情,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而现在,我进入人生的第四个阶段22—28岁。这个阶段,我需要开始学会承担责任,拥有自己的事业,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或许会有自己的爱人和小家。我正在奋斗且斗志昂扬,或许会遇到很多的变故和困难,但不畏艰险的自我突破有助于我逆鳞的生长,她是我余生的铠甲。
曾经的二十多年,我任性、果敢、努力。也曾起起落落,自暴自弃,迷茫困惑,遍体鳞伤。但现在我觉得:
生活很好,我很棒,未来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