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还书事件引发的思考 《16》
18日图书馆借书到期日,27日考试时间。
一直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写在本子上。结果,就忘记了。似乎是有选择性的忘记。下周把中药拿来了,结果这周20日,因为27日要去继续考试,所以只好20日有药的前提下也要去买药。
时间管理没有做好。但是好像是也挺重视,但是结果还是忘记了。原因是什么?
一、过分重视,造成压力,选择性忘记,其实是逃避。
二、做事的一贯模式,事情不到焦急的时候不着急。着急的时候要急死。
方法:提前打算,并且提前把日程调节到闹表上,做出行动。提前打算。不要在慌张。
20日上午天津取药回来后,打算着把书还回图书馆。
顶着大风就出去了。结果
一、忘记了一本。连书都没有数几本。
二、没想到天气状况,那天天太冷。环境不适合,本来想走园区里,但是门没有开,直接跳门过去了。虽然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的挑战,开心了一下,蹦蹦跳跳的。但是,在回来的时候,公交等不到,车打不到,天气冷的要死的情况下,只有蓝瘦。。。。香菇。
三、没有算计成本。公交车车费2元,来回至少6元。而书的滞纳金一共6本,每天6角,四天一共才2.4元。
四、给DD打电话,结果他说不给我带药,我生气了。然后说自己打车回家了。结果,打不到车,结果我有改变主意,要等公交,结果公交也不来,等了有20多分钟,我又打电话说回去吃。一会说回去一会说不回去。结果DD说PP要崩溃····
最关键的是我的心情太多情绪了。
一、一上车就后悔,反思自己怎么上了车,为什么一定要来还书。是为了惩罚自己吗?我给月电话,她有事情就没沟通了。好像是无法原谅自己的没有打算,然后惩罚自己的意思,让自己的身体受苦,心理上就不会那么难过,难为自己了。
二、在园区里的时候,开始看到萧条的景观,听着卡萨布兰卡的音乐,踏着满地落叶,看落叶在空中翻飞。但却没有悲伤的感觉,觉得萧条的景观也是那么的美。像是和诗人在对话,像是听到了林清玄的声音(最近在看他的书),看到了他的意境。
三、看到了紧闭的大门,不甘心,准备一下跳大门。回到了小时候的状态,看到了自己的能量,看到了自己身体的活泼、动力。在跳出的一刹那觉得自己真的好棒,然后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
四、在等公交,等出租的过程中。开始责怪自己,开始觉得自己好傻,自己大半夜的在公交车站受冻。冷的我好痛苦,然后一直蹦蹦跳跳的去御寒,想着靠谁也不行,必须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多做事情,学会开车。要对自己好,怎样是最自己好。不仅要吃好喝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要让自己心里好,心情舒畅。不要打击自己。怎样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要一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学习,比如说学会开车就不会这么难过的要等车,等的要冻死。另外一方面多做事情,做事情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改,做的好的时候总结经验。做的不好的时候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不足,原谅自己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做的优秀。
五、回家之后,很难面对这一切,觉得很丢人。被DD和PP 看不起,我首先批评了自己,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是猪。但是,回到家里,我评价自己为花子,破落的人,很惊恐,很没安全感,对外敌视,得不到关爱。不被理解,无力,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真正的看不起自己,批判自己,看到自己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什么都做不好。
心里很难过,内在小孩很受伤。一直在评判她,打击他,责骂他。
现在,我要真挚的想内在小孩受伤。
亲爱的,对不起,我昨天伤害了你。责骂你那么的不中用,说你什么也不会做,做不好。其实,是我自己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你。我看到你那么的努力,你意识到自己错误,及时修正。你费尽精力,走着去还书。你在努力。可是我还是责怪你,责怪你笨,责怪你出糗。却看不到你的努力,你的坚强。你期望被看到,被鼓励的感觉我一直忽略。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谢谢你,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一贯模式和受伤点。无论怎样,你表现的如何,我都爱你。因为你本身具足,也许现在你还不相信,但是,有一天你终会看到。爱你,么么哒。
如何让自己不受他人评价影响?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我们那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三:
1.依然活在被评价的能量里
例如,我看过《中国好声音》的一期节目,其中有一对参赛的选手,他们是一个组合,个子不高,相貌也不出众,不过歌唱得不错。他们在节目中说,之前他们去参加了一个选秀的节目,有一位评委说以他们的形象根本不适合往唱歌的方向发展。
我们设想一下,一方面是自己所热爱的歌唱事业,而另一方面是有一位权威人士说他们不适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这个评价让他们消沉了好几年。我们可以想像他们花了多大的努力才重新走出来,我们也可以想像如果他们再次受到同样的评价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一直活在被评价的能量里,那他是无法接受别人对他不好的评价的。因为对他来说,那是伤上加伤。
解决之道:“不含敌意的坚决”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那位评委之所以会给他们:“你不好,你不适合”的评价,其实这是他内心的投射。因为别的评委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评价。
这里需要先说一下“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什么是“投射性认同”呢?例如,当那位评委向那对组合投射出“你不够好,你不适合”的评价时,不管他们对评委的评价是感到愤怒,想要反驳,或是感到很沮丧和悲伤,这些都表明了对评委投射的认同。
那如果想要不“中枪”,就需要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就是:不管别人投射出来的是什么,你都不带有敌意,然后坚决地维护自己的立场。
这种“不含敌意的坚决”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例如,我看过一部电影(名字我忘了),电影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持枪的歹徒,劫持了一群人在一个房子里与警察对峙、僵持着。这时,警察派出了一名谈判专家和劫匪谈判。劫匪看到谈判专家走近室内,感到既愤怒又恐惧,威胁说:“你再靠近的话我就杀了她(人质)。”
而那位谈判专家并不为所动,他张开他的双手,一边慢慢靠近劫匪,一边温和又坚决地说:“别激动,我没有任何武器,由我过去换那个人质,有什么要求你跟我谈。”
因为谈判专家没有展现出任何的敌意,所以劫匪也就默许了谈判专家的请求。而当和人质交换了之后,劫匪用枪指着谈判专家的脑袋时,谈判专家依然表现出镇定和不含敌意。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说,这个“不含敌意的坚决”也太难做到了吧?我觉得,我们可能做不到有人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时,还“不含敌意的坚决”。但至少在别人评价我们时,我们可以做到。
例如,我的一位朋友,她辞掉了令人羡慕的、稳定的、高薪的银行的工作,一头扎进了身心灵这个行业里来。中间遇到过家人的反对,伴侣的不理解,还有朋友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她都不为所动。因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人生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2.我们害怕别人评价的部分其实也是自己不接纳自己的部分
别人所说的话之所以会让我们有反应,那是因为别人把我们害怕听到的话说了出来。例如,你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而当你见到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时,说你最近变胖了,这时你的心里就咯噔一下,很难受。
而如果你对自己的体重是接纳的,就算别人说你变胖了,你也会一笑而过。甚至你会说:“胖点好啊!抱起来比较有肉感!”
要接纳先允许自己不接纳
说到接纳,这是老生常谈了,我之前也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想补充的是,如果你实在接纳不了自己的现状的话,那就先允许自己不接纳吧!
如果强逼自己接纳,你会感到内在的内耗和拉扯。当你允许自己不接纳时,可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你要允许因不接纳而产生的情绪如恼怒、沮丧、悲伤等情绪流露出来。或许当你让这些情绪流动了之后,接纳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3.内在有个被评价的,受伤的小孩
我开头时所说的来访者,她有着一个很不愉快的童年,因为她有着一个好赌,不务正业的爸爸。因为她的爸爸的情况,她受到了整个家族和邻里乡亲的异样的眼光。经常会有大人在她面前或者是在背地里说一些不好的话,或者是被区别对待。
例如,有一次,她想跟小朋友们玩,其他小朋友一见她过来就跑开了。因为她们被告知不要和她玩,因为她的爸爸是赌徒。
对于一个尚处年幼,自我功能还不完善的孩子来说,这些经历对她来说都是创伤。这位来访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在她的头脑中有了很多的“内在迫害者”在批评她、指责她。所以,她成年之后,这些经历依然会影响着她,让她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
疗愈内在伤痛
这时,内在的疗愈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关于疗愈内在的伤痛,我之前也有专门的文章论述。
简单地说,内在的疗愈就是把小时候没有被恰当地对待的经历,现在自己做为一个成年人去恰当地对待那个内在小孩;把小时候没有走正确的路,现在再重新走一遍。
然后,做为成年人的自己,告诉内在的那个小孩,那些负面的评价是不正确的,并告诉她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就这样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创伤就得到修复了。
最后,总结一下,让自己不受他人评价影响的三个要点:
1.不含敌意的坚决
2.接纳自己
3.疗愈伤痛
那爱自己就是一个建立自尊或是提升自尊的过程。所以,真正做到爱自己,以下步骤是相对科学有效的。
第一步,就是承认它的存在。
也就是我们通俗的说法,接纳自己。当你对这个现象没有觉察力,或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仍然逃避时,就只会简单的重复自己不幸的命运。自我接纳意味着认清并接受你自己的真实情况,不再因为达不到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可能的标准而批评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强项和弱项,接纳自己和否定自己的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他们所拥有的弱项的数量,而是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你对你自己的弱项的感觉才真正的影响到你的自尊。有些人在从小的生长环境里,一直被评判不够好,即使他长大后已经足够好了,他仍然在不断的内在自己批评。
直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对于低自尊的人来说,在于不夸大它,接受它,如其所是。当你客观的评价自己,不是“长得丑”,而只是“眼睛比我想要得小了些”。你就会有意识的开始接纳自己了。
第二步,学会说“不”。
如果你收到了某些要求,这些要求通常来自于你的亲人或朋友等相对较为亲密或熟知的关系,同时这些要求超过了你自己承受的范围,也就是你如果为了对方响应了他的要求而自己感觉不舒服时,那建议你第一时间拒绝对方。我知道,大多数人会卡在愧疚感上,但这正是我们要正视的部分。只有低自尊的人才会在此时产生愧疚。我经常说,如果对方因为你的拒绝而来指责你时,无论他是谁,你就告诉自己:给老娘滚蛋!然后就不用再理他了。
合理的设置边界,是我们全社会都需要学习的课程。
当然,即使没有人给我们提过分的要求,我们每天还会接受到很多的外在评价,甚至有些是破坏性的批评。有些批评是来帮助我们的,通常是真诚的也是有建设性的。而有些批评会严重的消弱我们的自尊,这样的批评往往很笼统,并不集中于某个具体行为,就像小时候我们经常听见父母说的一样,当我们只是砸碎了一只碗,妈妈说“你怎么那么笨?”这就是破坏性批评。当然,如果你对待破坏性批评的方式是以暴制暴,你也回嘴“你才笨呢!”那后果可想而知。如果你就转身离去,那又回到了逃避模式,对方在下一次依然会如此对你。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事实,然后纠正自己的错误。你可以回应说:“我得确摔碎了一只碗,不过我不认为这就代表我很笨。”
别人如何对我们,是需要我们去教的。
第三步,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遇到问题时,采取消极思考的方式,是一个极其自然的反应,因为抱怨他人会让我们舒服很多。
积极思考意味着关注那些有益于我们自己、其他人和我们周围世界的事物。当我们为自己积极思考时,我们就有信心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当我们为别人积极思考时,我们就有信心信任他人,并追问我们需要和想要什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寻找生活中的美好面,使用积极的词汇记录。你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每天你看见的三件好事,记得使用正向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词汇,把“不能”、“不会”、“可怕”都去除点。我们每天的词语都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情绪,你使用越多的积极词汇就会给自己更多的积极暗示,反之亦然。
2、与积极的人们在一起。注意寻找那些乐于分享想法、帮助他人和采取建设性行动的积极人士,和他们交往。减少甚至杜绝与那些浪费时间在抱怨、闲聊、批评和指责他人的人身上。
3、限制自己的抱怨。谁都会抱怨,明明难受硬憋着不抱怨肯定不利身心。只是你把抱怨作为习惯时,很容易就变成责备,久而久之永远将问题推卸给别人,而且,说别人坏话时,自己感觉也好不到哪儿去。
第四步,克服自暴自弃。
当消极思考蔓延到无法自拔时,自暴自弃就会发生。有一个女孩微信求助我,就是不愿意去见人,不愿意运动,哪怕她已经知道只要换身衣服下个楼开始跑两步,也许整个人的状态就会改变,但她依然走不了这一步。除了求助专业人士外,我建议她可以自己开展积极的自我对话。引导自己找出3-4个开始跑步的方法,并在完成一次后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或者邀请朋友一起跑步。接下来,可以适当的扩展兴趣,比如依然自己的兴趣点找到网上相应的组织和社团,在组织中学习积极的倾听从而让自己更受别人欢迎,当正向的圈子越来越大,自然也就退出了原来消极的圈子里。
爱自己是个永远的话题,当我们说爱自己时,就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我们从小学会有能力对外人好,却没有能力对自己好,于是我们就得不到自己好的结果。爱自已是爱其它一切的基础。
爱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