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飘落,片片各得其所”是《新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尔引用禅宗的这句话所表达的一种意境,意思是“在我们的生命和这个世界中,一连串发生的事件有时候看起来像是随机的,甚或是混乱的,其实,它们背后都暗藏了一个较高次序和目标的展开过程。”(《新世界》p.169)
说来真的很巧,不过也许这不是巧合,正是背后的“较高次序”作用的结果。所谓“巧”,是因为昨晚我还在思索关于“偶然与必然”的这个话题。由于昨晚了解了一些关于一位朋友的生活经历,我不禁思考:“我们所遭遇的种种经历,真的只是碰巧吗?”其实周围不乏抱怨自己命苦的人,或者抱怨怎么什么事儿都让自己遇到了,不知道他们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巧”之类的问题。
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之前,当我遭遇了感情挫折之后也曾经这样抱怨过:“为什么不珍惜我?为什么明明知道却还要做这样的选择?为什么偏偏是我?”在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才明白,这些不是巧合,在层层叠叠很难看清的幻相和眼障的背后,其实这所有的结果都是我自己的决定,都是我自己想要的。这些看上去的巧合,都是我的潜意识的创造和设计,最终由身体经历了而已。
所以,现在的我,已经不相信巧合和偶然。在我眼里,凡事都有因果,凡事都是必然的。
记得在《与神对话》中特别阐述了身心灵三者的关系,灵魂负责创造,心智进行设计,身体则去经历。所以,当我们遭遇了事情之后,不妨换一个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次序,不要忙着怨天尤人,而是先问问自己:“潜意识做了怎样的决定,所以有了现在的这个经历?”
真正的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真的糊涂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过说到底,“不愿面对”也是无明。
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也往往容易把“认识自己”和“认识关于自己的事情”混为一谈。“超越小我就是要从内容中撤离。认识自己就是做自己,而做自己就是停止与内容认同。”(《新世界》p.168)
内容,包括所思所想、所做、认知、经验和感受。停止与内容认同,就是要觉察、觉知自己的意识。意识是比内容更高的存在形态,它强调的是“我是什么”,而不是“我拥有什么”。“拥有什么”相关的是内容,然而,没有谁能够真正拥有什么,凡拥有的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我是什么”,拷问的是我们的本体,用佛教的语言来谈,本体就是本自具足圆满的自性。
我们现在要做的“认识自己”,就是找回或者说“重新看到”被障碍遮蔽的自性,它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