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中午,朋友圈被万达总裁的两张截图刷屏了。这是王健林在参加鲁豫的一个节目时候说的。俩张截图分别标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第二句话是“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这两张截图一出,朋友圈中膜拜和娱乐之风大起。一方面,人们感叹于首富的霸气;另一方面,又感觉到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诡异。以至于,我们看到这俩句话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感。而这种喜感的源头,在于“小目标”和“一个亿”的强烈反差。毕竟,一个亿对于我们普通人,是一个一生都无法触及到的领域。而对于首富先生,只是一个决策下的一串数字罢了。对于大企业家,这真的是一个小目标,而对于我们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涯。
相比之下,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感到:虽然同处一个世界,我们之间确是如此的不同!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一点,任何话语脱离当时的语境,进行断章取义都会产生特别的效果。所以,首先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王健林都说了什么?
二
王健林:尽管有那句俗话,心有多大舞台多大。但是这个心和舞台,是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很多学生一见面或者会谈,上来一句话就是“我要当首富!”“我要做世界最大的公司!”这个,这个,这个你得跟他聊,就是哪方面做的最大,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恩,说不出来。
王健林:所以我就跟他讲,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有这个想法:想做世界最大,想做首富,这是对的。奋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挣到一个亿呀?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呢?应该到了一个亿,我们才说下一个目标。我奔10亿、100亿!
鲁豫:这是你当初的第一个目标吗?先有一栋楼,或者我先赚一个亿?
王健林:先赚一个亿。(点头)
鲁豫:这个你当时的一个目标?
王健林:那时候一栋楼好像还可能不止一个亿呢。我在公司里提的目标,是三年之内做到一个亿。当时公司很多同事还是觉得,不可能实现。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还不叫部,那个时候都叫科。下边什么什么科长,什么科什么科。我说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三年争取做到一个亿,马上就有一个人,科长站起来“你这个经理你这是说胡(话)呢这是,这我们现在一百万都没有,怎么能做到一个亿?”我说“这是个目标,定个目标咱们去奋斗,做到了不是更好,做不到你看挣了八千万,咱也挺乐呵,挣了五千万不也挺好吗?那先把目标要放大呗。”
简单地概括一下,王健林这段话的意思:
1一个人的目标是逐渐放大起来的,你不要一开始光说要成为世界首富,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2有这个目标很好,但在这个终极目标之前,先定一个可以实现的、明确的、与之相比很小的目标——先挣一个亿。你要有细致的规划,要达到这个才能想的更远。
3这个说法我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得来的。现在我是首富,我当初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挣一个亿。
4这个目标我当初身边的人也认为不可以实现。这个相对于首富的小目标,在开始的阶段也是一个值得奋斗的大方向。它就在那里,等我们去追去。如果得到更好。得不到的话,结果稍微次一点,我们也能接受!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比一开始就理解了许多呢?把语言放回他原始的语境里,弥补上很多我们脑补的空白,表示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我们很多时候惊讶于别人竟然说出这样或那样的话语,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他整个语句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三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引发大家争议的“小目标”和“一个亿”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在前面的部分,首富在规劝大家。人生追求的大目标,不是能够一下子达成的。心中的舞台是一点点大起来的。想达成最伟大的目标,要有方法和计划。相比于“首富”这个目标,要先找一个可以实现的小很多的目标。如果这个都达不成,那更高的目标更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仔细看看,“一个亿”的小,是相对于首富这个大说出来的。有了这个比较,逻辑上就通顺的多了吧!
在后面的部分,王董事长也承认,对于他当年的时候,“一个亿”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字。那么,在具体的执行中,能实现了最好,就算实现不了那么多,也是盈利呀!在这里,我突然想起孔子的名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只有把奋斗的目标订的高些,才能追求的更好!
等等!
大家是不是看出来了什么?好像“一个亿”的目标,一会儿是大的,一会儿又是小的。那么这个目标在王先生眼里,到底是大是小呢?这么说难道不矛盾吗?我这个写文章的,是不是强行胡乱理解呢?
其实不然!前后之间并不矛盾。
在这里,我所理解到的,是王健林给大家的人生规划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战略上重视敌人,在战术上藐视敌人。”一个合理目标的设立:相比于人生最终的追求,要尽可能地具体,尽可能地现实。而相比于一个阶段的具体实际,要尽可能地高远,尽可能给人足够的追求动力。就如同,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本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那么,相对于人生来说,他的“小目标”是什么呢?——比如,出版一本畅销书。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以在通向伟大作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相对于实际来说,面对简书上每篇文章也就几个点赞的现状,如果通过努力写出一本畅销书,那再好不过了。可是如果达不到,集齐足够的粉丝和喜欢,成为一名简书的签约作者也不错呢!
四
如果高度抽象出来的话,王总的这段谈话也可以表示为鸡汤文常见的观点:
1别好高骛远空喊口号,要制定规划,做你能够达到的目标。
2心要大一点,你不逼自己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牛?
可是,这种在鸡汤文里常见的,可以唤起人们一身鸡血的道理,为什么首富先生现身说法,反而得不到共鸣呢?
很简单,要追求共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我们的频率相近。可是,行业和地位的差异,让我们很难引发豁然开朗的共鸣感。
一方面,这里面王董事长举例规劝的,是那些心比天高的青年创业者。这话,本就不是冲着普通人的想法说的。而我们这些普通人,真的没怎么花时间想过办世界最大公司、成为世界首富。在我们的夜空里,有点点星光,却不存在皎月和骄阳。另一方面,我们不从事相关的行业。我们不清楚这里面的行情和利润。万达是做房地产起家的,而且几乎是最早在大陆做房地产商品化市场的。在当时改革的大潮中,能得到多么大的发展,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所无法领略的。我们可能清楚一斤猪肉的价钱,但我们不会明白一个项目的利润。位置的不同,也让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亿这么大的数,在您嘴里就是小目标呢?
所以,我想了个办法。所谓的换位思考,可以不仅仅是我们想象,如果我是王健林,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您可能根本想象不出来。而是把环境转化过来,把它变成,这件事放在我身边该如何去说呢?比如可以这样:
1想要瘦成一道闪电,这是对的。奋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瘦下20斤。你看看能不能用几个月减肥20斤呀?你是规划五个月还是三个月呢?应该减掉了20斤,我们才说下一个目标。我奔着更合适的体重!
2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这是对的。奋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出本书。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出一本书呀?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呢?应该出版了一本书,我们才说下一个目标。我奔再出版10本、100本!
3想考上清华北大,这是对的。奋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成为全班第一。你看看能不能用几次模拟考试成为全班第一呀?你是规划五次还是三次呢?应该到全班第一,我们才说下一个目标。我奔全年级第一!
五
至此,我们看起来爆笑不止,具有反差萌,还能稍稍激发我们仇富嫉妒心理的话语,大家是不是稍稍可以理解一点了呢?
有时候,看到一句话时,想想它是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他是对谁说的?他想表达证明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差不多就会少些莫名的脾气,多点思考的收获。
毕竟,脾气产生了,无论多么微小,不爽的都是自己。
毕竟,收获取得了,无论多么微小,收益的还是自己。
我是宇再,我在这里,在宇宙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