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我不是药神》完全只是机缘巧合,我不是个电影爱好者,亦没有追热影热剧的习惯,但昨日只觉应该要看场电影来调剂一下生活,便得以观看了别人口中高评分、年度国产电影“票房神话”后选的《我不是药神》。
电影被定位为“喜剧”,感觉有些没有办法正确概括它的影响力,总觉得太过于简单,但电影本身却也将一些接地气的日常玩笑技巧安排进了剧情里,不时博得观众会心一笑。
然而“喜剧”技巧所修饰的电影时代背景和故事来源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2002年,那个时代的格列宁“饥荒”影响下,走私禁用药品成了许多病患的不得已而为之(总不想坐着等死),同时也成了药贩子的敛财之道。
电影中描绘了靠格列宁“发财致富”的三个渠道:一是国内正规授权制药公司利用有制药售药这一“垄断特权”肆意定价,售价近国外药物的十倍,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二是趁“药荒”之乱,抓住病患对生的渴望,通过售卖价格低廉的假药牟取暴利;第三种便是电影的主人公所进行的,踩着法律的高压线,铤而走险,走私具有相同药效的外国药物。
三种药物来源的比较,让置身于电影设置背景的观众都难以在法与情之间抉择,不由得为程勇几次与警察的“周旋”捏把汗,相信所有观众也都不希望走私药物的程勇被“绳之以法”。
然而,这正是电影的巧妙所在,在描绘了所有穷途末路的境遇里,引出真正应该也必须挺身而出的就是国家,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去平衡各方,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得以解决的背后,是国家给予的底气和踏实。
探索,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品质,我们每一个国人都应对此充满信心,即使探索过程中难免遇到的曲折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