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默多克在《社会结构》一书中将家庭形式分为三种: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扩大家庭。
核心家庭是家庭结构类型的一种,指的是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简单,由夫妻、父子(女)和母子(女)组成的三角关系支撑,是一切家庭中最稳定的一种形式。
主干家庭,亦称“直系家庭”。是指以父母为主干的一种家庭形式。具体有:(1)由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由父母(或父母一方)、一对已婚子女及子女的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3)由父母(或父母一方)、一对已婚子女及其他家属(主要是子女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扩大家庭是指两个以上同辈兄弟姐妹结婚后组成的家庭类型,或有父母长辈,或没有。
通俗地讲,核心家庭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口之家(当然,也包括四口之家,以此类推,前提是子女未婚),毫无疑问,这是现代家庭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占统治地位的。
如果三口之家和夫妇中一方的父母居住在一起,譬如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忙带小孩,这属于主干家庭,在现代中国,这种家庭也属于比较常见的形式。
扩大家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以上的子女及其配偶住在一起,这种形式在中国有少量的比例。
主干家庭是核心家庭的纵向扩展,而扩大家庭通常是在主干家庭基础上同代横向扩展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主干家庭占据统治地位,在大户人家,扩大家庭占据主要地位,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一家。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父权的威仪被打破,到了民国期间,夫权也被否定,一夫多妻不再合法。
一百年来,中国的家庭结构从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主干家庭过渡到今天以核心家庭为主。在父权统治的家庭,子女在父亲面前诚惶诚恐、噤若寒蝉,很难感受到父爱的存在;而在今天,父亲和蔼可亲,与孩子是平等的朋友,这钟关系被认为是现代家庭所必须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工作轻家庭的理念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近10年来,把家庭放在比工作更重要的地位也只是少部分人的认识。做一个有趣的对比,在欧洲,很多国家的人们都把家庭放在工作之上。例如,即使在会议进行时,或者在谈判进行时,他们通常也不会放弃接听家庭电话,而且会非常光明正大地接听。而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即使有不得不接的理由,也通常会选择一个“不影响他人工作的地方”接听电话,有的企业甚至规定工作期间不允许打接私人电话。
古代传统的父权、夫权家庭被打破,但新的家庭及伦理关系并没有很好的建立。因而,现代家庭普遍未形成所谓的传承体系及相应的理念,子女的教育自然成为一个难题,多数父母并不认为教育子女需要什么资格。
另外,40多年前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421家庭成为当前主要的形式。所谓421家庭,即4个祖父母+2个父母+1个子女。一个子女自然而然成为两代家庭的中心,再加上现代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发展到信息文明,一个主干家庭,通常三种文明思想共存,例如祖父母属于农业文明思维,父母属于工业文明思维,子女则属于信息文明思维,必然造成难以调和的冲突,子女的教育成为现代中国的超级大难题,注定在未来很多年都难以缓解。
旧的传统家庭被打破,新的家庭秩序尚未建立,所谓家庭要传承的价值理念,实际还没有形成。因此,现代家庭要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要传承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实际上还处于摸索中,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事实上这已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