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润心田
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家里最常吃的一种鱼是乌耳鳗。
当年,乌耳鳗尚无法人工养殖,全是野生,尽管价格很贵,但这种鱼隔三差五总会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
之所以这样,缘于父亲儿年发生过一场过往。
父亲十来岁时,那些年全国正逢大饥荒。
一次,父亲和那个小伙伴一起到河渠里截流抓鱼。除了抓到各种小鱼外,其中还抓到一条很大的乌耳鳗。
于是,几个小伙伴抓阄,父亲很幸运,抽中那条乌耳鳗。
得到那条乌耳鳗,父亲高兴得很,幻想着回家煮熟后就能和几个弟妹一起大块朵颐一番。
没想到当奶奶把这条乌耳鳗煮熟后,并没有分给父亲姐弟几个,而是叫父亲送去给正在十多公里外工作的爷爷。
父亲说,年少的他在送去的路上,走走停停,隔着锅盖,不知嗅了多少次,咽了多少口水。与此同时,他的内心也产生一个声音,将来有机会,我一定把乌耳鳗吃个够。
F哥是我曾经的邻居。
一年三百五十六天,逢年也好,过节也罢,每天三餐,F哥家的餐桌上总有一道固定的菜——卤鹅肉。
F哥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次,F哥想吃卤鹅肉,结果却遭到母亲喝斥:“没钱!要吃你自己买去!”
当时,充满失望的F哥更加渴望能吃到卤鹅肉。
后来,F哥工作,每顿吃饭搭配一盘卤鹅肉也早已变成一种标配。
再后来,每顿吃饭搭配一盘卤鹅肉一种习惯。
有一次,F哥对我说,现在吃饭不管菜式多么丰盛,假如餐桌上少一盘卤鹅肉,我就会产生一种食之乏味的感觉。
人就是这样,许多人在年少时受过的伤,因无能为力而缺失的遗憾,是需要用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去治愈。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