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上,我准备了各种课程的录音,各种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一个小时的路上倒也显得不久,有时候听得兴起,觉得怎么这么快就到家了。有时还赖在车上,把想听的内容继续听上半分钟。
也有不想听的时候。工作不顺心,或者第二天要准备个课程啥的,想让自己静静地呆在车上,啥也不想。这时候便会将音乐都关上,开始自己与自己对话。或者排练课程,或者给自己打鸡血。或者扯着嗓子唱个小曲啥的。当车里回荡着自己的声音,一种难受情绪的便也慢慢消散了。
也有心里焦急的时候。或者家里妻子催促,或者天色已晚,总想着快些踩一脚油门,早些回到家中。这时,即便是放着录音和音乐,也会心不在焉地错过。过了分把钟才回过神来,有一段已经错过了。
就这样,每天的往返两小时,倒也不觉得是一种浪费。
后来,读到一行禅师有一句话:
“我到家了,现在就是家”。
——一行禅师
我蓦地一惊,我发现其实我真的浪费了很多。
我以为“家”是那个有妻子和女儿的地方,我以为“家”是有热腾腾饭菜在等着我的地方,我以为“家”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地方,于是我每天都急着回“家”。
原来我一直把“家”理解错了。
当我在开车的时候,开车的那个瞬间,我就已经在“家”了,我不需要去赶着去到另一个“家”。
当我在公司准备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收拾的那个当下,就是我的“家”。
我一直没有住在“家”里,却将“家”想像成外在的一个地方,结果离自己的“家”越来越远。
来到深圳很多年了。与家里人通话,他们总要关切地问一句:“今年过年回家吗?”当我回答:“可能不回啊。”他们便会说:“还是要多回回家呢。”我便嗯啊地回应着。有一次我回应说:“家人在哪,哪就是家。爸妈都在深圳,我呆在深圳,才是回家啊。”
现在回过来想想这句话,能不能在转换一下:
“我自己在哪,哪就是家。我在了,就是回家。”这样才是真正的“家”的意义吧?!
当我在呼吸的时候,我知道我在呼吸。我在洗碗的时候,我感受到自己在用心洗碗。我在走路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我在走路。
这时,我才是真正的回“家”了。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想着去旅游,以为旅游能让自己放松。但当真正旅游回来,却是一身疲惫。根本没有做到放松自己。
如果你不能在当下放松自己,那么你也不能在旅游的时候放松自己。
回家吧!
“我”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家”。“家”一直都不曾离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