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小脚与西服》,这是一本关于张幼仪的自传。过去不管从影视还是小说,看到的她,无非就是徐志摩的前妻,人物形象单薄并模糊。但是从这本自传里,可以更立体的了解到, 她是一位跨越封建礼教的新女性。
张幼仪在一个严格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接受的教育也是传统的中式教育,从小被灌输的思想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便在她内心深处是渴望知识的,但因为她的女性角色,所以并不能争取更多。在她入学后的第三年,尚未结业的情况下,由她的四哥张嘉璈做媒与徐志摩定下婚约。当时徐家已是江南富商,选择跟张家结亲,也是因为看中张家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所以,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商联姻。
徐志摩这样才华横溢的一代才子,对女性的要求,不会是传统且保守的。因为文人骨子里都住着一个自由、浪漫的灵魂。可那时候的张幼仪,既稚嫩,也不貌美,最关键的是她很传统。所以,徐志摩从一开始就轻视她,不曾正眼看过她一眼。在跟张幼仪婚后产下一子后,便出国游学,也许那时候的徐志摩认为已完成父母想要抱得子孙的愿望,所以他应该去开始他的自由旅程。在徐志摩离家两年后,徐父母意识到这对夫妇的疏远,才应了张幼仪去国外跟徐志摩团聚的请求。但是,张幼仪永远也没想到她千里奔赴,换来的是一纸离婚书。
在张幼仪到国外与徐志摩相处不久的日子里,他们无更多的交流,她就像徐志摩的附属品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但唯独没有精神交流,因徐志摩大多数时间是在与他那些知己好友高谈阔论,不曾留半点温情给这位千里来寻她的发妻。即便是,张幼仪告诉他,已怀孕时,他表现得更让人冷漠跟决绝。
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是在现代,也都无法原谅徐志摩那句,你把孩子打了吧。我曾有位朋友,老公在她怀孕六个月内出轨,并为了小三跪下来求她打掉孩子,并且离婚。当然,我朋友并不没有跟张幼仪一样做出相同的选择,她继续维持这名存实亡的婚姻,并容忍一直不断拈花惹草的老公。而张幼仪呢,她在知晓徐志摩离婚想法后,有过犹豫跟恐惧,甚至想过了断自己,因为她担心时代从此摒弃她。但是,最后因她的自我觉悟,挽救了她。她生在一个有远见、有教养的家庭,也是家里唯一一个没有缠裹足的女性,所以她不想受旧思想的约束,必须从这件事情上,做出思想改变。
在她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跟徐志摩结束了这一段婚姻,成为了近代史上,离婚第一人。
在张幼仪离婚后,她一个人独居国外,并重新开始学习。这一次婚姻虽短,但对于她来说,她获得的更多。因为徐志摩的出现,让她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从一个传统女性逐渐蜕变成一个独立、自信的新女性。在学有所成回到国内担任女子银行总裁期间,她任然坚持每天一小时的学习,就像她说的,她开始学业比别人晚,所以只有花更多学习才能弥补她知识的盲点。
相比张幼仪的出生的时代背景,现在的我们是多么自由。生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化上也是贯穿东西。但尽管如此,我们的所学好像并没有转化成能支撑我们的精神内核,以至于在面对一段从内里腐烂的关系时,却装作视而不见。这些年,总能听到一些关于已婚朋友的各种状态。其中有一位朋友,她进入婚姻多年,因与老公三观不合导致的各种矛盾,让他们的婚姻一直处在危机的边缘。虽然双方都在极力挽救,但因执拗不肯妥协的性格,让他们的婚姻陷入尴尬境地,但任然固守着围墙里那冷漠的风景。
到底是什么原因困住了他们呢?宁愿互相撕扯,也不肯放过对方。明明如今的我们有眼界、有知识,甚至没有旧时那些道德约束。但为什么思维上还落后于一个旧式女子呢?张幼仪跟徐志摩的婚姻,从感性角度来讲,他为了追寻自由的灵魂跟爱情,不管不顾妻儿,决绝的选择离开,确实很残忍。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讲,徐志摩这样的文人,他需要有一个能交流的精神伴侣。而以张幼仪那时候的知识跟眼界,即便徐志摩认真跟她沟通,她也未必完全能懂他。这两个人就像小脚跟西服,怎么能和谐呢。所以他们的分开,也算是各自成全了彼此。
我一直挺喜欢霸王别姬里的一句台词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
不管是哪种人生,选择哪条路,能走多远,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