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潘曲村,寿光市区西南五公里。村名带有“潘曲”二字的有三个村庄,分别是南潘曲、北潘曲和西潘曲。
关于南潘曲村村名的来历,村碑上是这样记述的:“位于寿光城西南八公里处,西环路与农圣街西街交汇处南侧,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现有三百六十六户,一千三百六十九人有张、胡、李、刘、曹、耿、孟、赵、徐诸姓。相传宋朝立村,故名南潘曲”
从村碑记录来看,关于村名的来历是模糊的,这句“相传宋朝立村,故名南潘曲”本身就是病句,说和没说一样。
关于“潘曲”,民国寿光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宋中书令潘美墓,旧志云:在县城西十里有南北二潘曲,村因墓而名也……”这段文字清晰的记录了“潘曲”村名的由来——先有的“潘美墓”,后有的潘曲村。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寿光西南十几里,旷野有潘美墓,有水西南而来,在潘美墓前曲折,蜿蜒北去……水草丰美……迁居者众,遂成村……潘美墓前者谓之“南潘曲”,后者谓之“北潘曲”,至民国,“北潘曲”又析出了“西潘曲”……
南潘曲村,我倒是来过几次,基本上都是奔着古槐来的,这次不但欣赏了古槐,还拍了部分街道,胡同,门楼……
采风时有一户村民大门口上的一摞砖引起了我的兴趣,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摞砖绝对不是“过门砖”。于是,我把照片发到了微信文史群,文史爱好者们讨论的很是热闹……
看一个村庄的历史,除了文字记录外,实物是历史最好的佐证。比如南潘曲村这株古槐,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古树虬枝,宛如游龙,穿越古今,见证了多少的荣辱兴衰,世事沧桑;见证了各种角色,轮番登场……在它的注视下,或正经或荒唐,涨满着时光,流淌着沧桑……在这个盛夏,又闻槐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