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创刊于2016年9月12日的 走进健康险 第 2 期
文:叶依婕
自上篇《走近健康险 | “人人”都需要的健康险》发布之后,非常感谢朋友们给我的留言和鼓舞,让我信心倍增,比如“有一个独立的态度和观点”、“娓娓道来,讲正确的理念”等,觉得还是要好好的写下去,不负众望!
今天,我用一些生活案例,给大家分享如何一层一层的看健康险!顾名思义:“抽丝剥茧”。
一、健康险都有哪些种类 :
引用上期《走近健康险 | “人人”都需要的健康险》中健康险的定义:"保障人“生病”的叫健康保险,简而言之,只要是因人生病而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就是健康保险。如常见的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还是觉得复杂看不懂?再富有逻辑和层次的认识下,其实健康险就两大类:
一种是报销型:
报销型顾名思义:实报实销,就是花了多少医药费,保险公司对自付部分按一定比例赔付,给被保险人提供的是一种医疗费上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型适用于损失补偿原则,多买不重复赔付。
一种是津贴型:
给付型顾名思义:患了某种疾病(如重大疾病)或者发生特定保险事故(如失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或无持续收入来源),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予疾病津贴,给被保险人提供一种生命或健康险的经济给付。经济给付型不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买多少赔多少。
二、如何识别健康险:
虽然理论上理解健康险就两类,一类是报销型,一种是给付型,但是落实到具体产品,市场上可谓“层出不穷”,据笔者统计,商业健康险在保监会报备并获得批复的条款有5754条,其中:
统计的口径是包括了所有保险公司的主条款和附加条款。从实践上来讲,同一个条款还可衍生多款产品,只是不同产品的特别约定、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不同,如此预估市场上健康险可能上万个。
那么,如何识别健康险?
比如近段时间客户A给我的一个方案,希望我给点建议:
"乍一看"这个方案,确实云里雾里,有点"丈二的和尚"。这种保险到底是健康险?还是医疗险?还是寿险?"傻傻"分不清!但是换一个思维,我画了个图,就清晰多了。如下:
由此可见,这是一款主险为储蓄型终身寿险,附加险为津贴型(重大疾病险、住院津贴)+报销型医疗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意外伤害(意外死亡/残疾)的一款产品。既不是一款纯粹的疾病保险,也不是一款纯粹的医疗保险,而且还是一个包括了终身寿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综合型、组合型保险套餐。
针对该产品,我们提示:
1、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带储蓄功能,缴费20年,保障终身。
2、其他保险,如住院医疗、住院津贴、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无储蓄功能,是纯碎消费型险种,一年一年买,也就是20年缴费期后,要想拥有这些保障,还得持续缴费。
*由于篇幅有限,暂且不论该方案的合理和不合理(期待后期论述……),只是先让大家明白健康险。
三、如何DIY健康险:
谈到配置健康险,我的建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抓住健康险主要购买层次,然后再细化需求。
1.买社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新农合至少有一种
2.买补充医疗,遵循两个原则:
(1)先解决意外医疗,后考虑疾病医疗
(2)先解决住院费用,后考虑门诊费用
3、推荐几种购买建议:
(1)一般消费:
普通医疗险,仅对社保范围内用药赔付,针对社保不赔付部分,保险公司赔付90%-100%,最高赔偿限额20万或更多,另外可附加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或公共交通意外保险等。
(2)高消费:
高端医疗险,不限制社保范围内外用药赔付,包括特需VIP、私立/自费药、进口药均可100%赔付。最高赔付限额50万、100万、800万,甚至2000万以上,还可跨境就医,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只要是合格的(包括二级以下)公立医院普通部、特需部或国际医疗中心及私立医院及诊所均可报销,甚至还可以享受24小时预约专家就诊、免排队、零现金就医直付等高端医疗服务。
(3)买津贴型重大疾病:
解决因病的康复费用,如术后生活费、旅游度假费、抚养人/扶养人/赡养人生活费等
总之,在拿到一款“健康险”产品的时候:第一步是“抽丝剥茧”弄清楚保险责任,不要云里雾里“一盘抓”,买了一个大综合的,花了钱又不是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第二步是明确自身经济情况和保险需求,寻找一款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购买贴士可参照本文或上一篇文章《走近健康险 | “人人”都需要的健康险》分析。
2016.9.15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