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165005-4bb4cebb013309de.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一开始知道这个词时,觉得挺懊恼的。一方面在悔恨自己为什么总是抓不住时间的尾巴,没办法抽出整块时间去专心工作,一方面又像吃了鸦片一样,期初是刷朋友圈,后来是刷公众号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干货文章,美其名曰‘抓紧碎片化时间学习’。可学到的知识碎片化信息,有用吗?当时感觉有用,大脑得到了刺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总是在不断地想抓住一些什么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千方百计地想从这个碎片化时代去挣脱,找到安静地属于自己的片刻。于是近期 关于早起的书,“我是如何四点起床的”就是人们在碎片时间的时代,意图找回适合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一条路径。可是,除了早起能高效利用的2个小时,还有16个小时的碎片化时间,占据我们每天生活的67%呢!
所以,承认这个时代的碎片化特征,接受这个现实而不是打击自己,埋怨他人怎么总是打扰你,用整合的方式,玩转你的碎片化时间吧!
何谓整合?两招。
第一招: 把你N多的兴趣,无穷的欲望,用数学的合并同类项方式,合并起来。
下班回到家,少不了是陪伴家人孩子。可偏偏自己又是一个上进青年,想看看自己的书,想学学英语,还要锻炼身体,做做美食。怎么办?整合呀,带着孩子一起做美食,一起散步,散步的时候听听动画英语,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亲子感情,磨了自己的英语耳朵,顺带也适当锻炼了身体,一举三得。等孩子睡觉了,拿起书本看看。最近对心理学兴趣?那就看心理学的书,不过是,英语版的心理类书籍(PS:对英语大喊头痛的可以看浅显容易版啊),这样又把两项兴趣技能连在一起了。明天再散步的时候,就把学到的东西讲给孩子听,把自己的心得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说出来,对你而言,阐述总结是另外一种学习(谁说学习就是坐在书桌前看书?)对孩子而言听到了平时无法接触的领域,增加了共同话题。
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先列出自己想要做的东西,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整合起来。在一份时间里,收获2-3样东西。如此一来,时间变得没那么碎片化,因为本来被不同事情完全切割的单位时间,界限变得没有那么模糊。以上例来看,6点过后你可以说是一直在陪孩子啊,只不过同时也做了锻炼,听了英语,学了演讲知识,巩固了昨天看的书,不是吗?
第二个:通过分解步骤,把要做的大块任务切割,使之可适应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时间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格子,总是无法承载那些需要大块时间做的大任务:如写报告,看完一本书等等。既然容器不能改变,就改变我们的任务吧。像我要写一个报告,在知道任务的那一刻,我就写下要完成这个大任务需要的步骤: 调查--写提纲--写初稿--配上数据图表。 本来需要5-6个小时的任务,通过切割变成了4-5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需要大致一个小时来完成。一天内连续抽出5-6个小时,在碎片化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信大家很多都遇到过,正在专心做老板布置下来的任务,可客户电话不断,手下经常进来打扰,要集中起来非常困难。但当把时间分割后,每次专注的只需要一个小步骤,简易的目标达成后能有一个小满足感,使人容易恢复精力重新投入下一段工作,而不是在高期待中(如今天内抽出6小时一次性完成高难度任务)屡挫屡败。
人就是这么奇怪,当承认了碎片化是时代的特征后,我们想方设法的就会是如何高效利用他,如何规避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其实,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多可能。一块完整的玻璃只能是一个形状,而碎成一百块的小玻璃,就能有千百种拼搭起来的可能,不信,你做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