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很多人说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活着,而每个活着的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位和价值。让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是以社会价值为基准的。
生命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哲学问题而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柏拉图就提出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样的哲学命题。长期以来无数哲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试图解释我们活着的理由和意义。
人类也许是唯一懂得反思的动物。而作为普通人,更多是在当自己见证死亡或知道自身时日无多的时候,亦或是遭遇人生重大变故,重大打击后才会被迫去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开始主动思考这个问题了。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不只是哲学家们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思考和探究的。人生只有一次,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以及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在人生阶段尽早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重要的。
从宏观上思考,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物种之一,实现基因的传承和物种的延续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从更高一层来看,人类作为高等物种,通过艺术创作、发明创造等价值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传承人类先进的文明是人类生命的意义。
再从生物性的角度来看,人的很多行为,包括饮食男女这些事本质上都是基因支配的。正如《自私的基因》里提到:“人类只是寄宿体,基因才是主宰”。 我们生命的意义仿佛就是充当基因自我复制的“工具人”。想到人的自由意志在基因面前似乎成为了空谈,未免令人感到失落。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命又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萨特说:“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虽然有点悲观,但是确有道理。从个体来看,无论你地位高低、财富多少,你都和其他人一样,始终排着队往前走,无法停息,一直到走到尽头后发现这个相同的终点是死亡。从物种整体来看,无论人类未来是否能成为多行星物种,人类物种终将灭绝,因为宇宙最终逃不过灭绝的宿命 ——「热寂」。
既然至此,生命的意义是如此令人沮丧,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努力活着呢?
这就是意义吗?
“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从这句话中或许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从人类物种整体来看,我们承担着物种延续的责任,在基因的支配下进行本能的行为,通过进食维持自我生命体征,通过男女来繁衍后代,实现自我基因的延续。但是作为个体而言,我们似乎并不甘心一生的意义仅限于此,尽管在时间这个维度,我们一生的长度与物种及宇宙的演化相比渺若尘埃,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而且仅此一次机会。
生命本身的意义是虚无,作为人类个体,我们需要意义,所以我们会编织意义,试图为我们的行为赋予意义。
有些人能独立地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意义其实是在社会系统的引导去赋予的。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未来很重要,当前一切的努力和苦难都是为了未来能过得更好。努力学习枯燥的课程是为了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是为了未来找个好工作、努力工作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晋升。赚大钱后买房买车.....
有的人可能比较幸运,在某个时间节点,在社会的引导下刚好做了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事情,例如他们选择的专业领域恰好是自己热爱且能发挥天分的,于是顺理成章可以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此时他们便找到了他们真正的意义。但有的人会发现自己并不乐在其中,甚至备受煎熬,因为他们的意义似乎不在于此。在备受打击和迷茫无措的时候,他们会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
爱默生曾说:“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我们在一生的时间里不断树立目标,然后为目标奋斗不辍,但是改善物质生活又是个无止境的过程,一个欲望的满足后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一生在为物欲而焦虑地忙碌,整个心灵被始终被物欲和焦虑填满,却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生活过,最后我们真的能快乐吗?当时间到了,耳边有声音说“该你上路了”,我们会反问:“这就是一切了吗?我赚的钱该往哪花?我该享受的生活在哪里?”
寻找真正的意义
生命本身并无意义可言,虽听起来让人沮丧,但也似乎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自由。我们可以自主决定在这张白纸上涂画什么内容,而不用对命运的安排言听计从。但人却总会困惑于自己人生有什么意义或是苦苦等待着上天给自己枯燥的人生赋予意义。殊不知人生的意义从不是静态的、也不应该是上天或者他人给你指定的,而是应该由自己去寻找、赋予的。而且我认为人生意义的构建往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自我的成长完善而进行调整。
人生的意义受多个要素的共同影响,包括时代机遇、个人禀赋、自我潜能的激发程度等。不同个体的人生意义的外在体现形式或许有较大差异,但是我相信在最底层肯定有一个共同的尺度,那便是自我的「内心感受」,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时,内心肯定是极大的满足感、成就感。归根结底,是一种内心由衷的「幸福感」。
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进化
人普遍都是追求进步的,要不然人类文明也不可能一直向前发展。曾看到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人就是围绕着一系列困扰他的问题以及解决出问题的答案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们,人们看到他们在赛场上夺得金牌,感动于他们多年苦练终获成功。但是其实他们内心幸福感应该更多源于他们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的极限,乃至人类历史上的极限,亲身实践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就像前段时间谷爱凌在冬奥上的表现十分出色,看了采访后会发现她一直在强调热爱、享受过程、不断突破界限。而金牌只是她实现不断突破边界后的附属品。
其实意义感的获取并非一定要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无论身处什么领域,我们的生活必然伴随着诸多问题或调整,只要能从中看到成长的契机,找到问题的关键,去直面问题,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后解决问题,收获个人的成长,就是有意义。
在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难题通过学习新技能,刻意练习自己的技巧去解决棘手的难题,又或者在生活上遇到难题后,通过与他人交谈或者在书中找到解答后,将状态调整过来,让个人心智更加成熟。只要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我们内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使得自己出类拨萃,我们便会感到自己人生是有意义的。
在自我实现中收获自我认可
人生的意义其实是获得幸福感。作为生物的一种,基因的传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相同的幸福感来源。而人类作为高等生物,还有一种幸福感来源于「影响力」,即自己的存在是否能给世界带来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由此带来的正反馈会让我们感觉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受到外界肯定,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创造价值时,我们会有自我认可感。在生命历程里能做到自我认可,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积极的“烙印”,人生就很有意义了。
自我实现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自我的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工作,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认同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没有自我认可的情况下,人是很难倾注自己所有心力去产生价值,进而把一件事真正做好的,所以也不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自知之明后坚持减法思维
长期以来,和不少人一样,自己总认为要多做事才能成功、选择越多越好。但后来通过书籍和思考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按正常作息来看,一个人真正用在做事的时间每天至多12个小时,如果算上摸鱼发呆的时间可能就更少。像我个人专注能力差一点,我测算过自己真正专注的时间平均每天不及3个小时最长6个小时。
就如《庄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句话大致的含义就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是注定要失败的。个人每天能真正做事时间乃至生命中真正做事的时光是短暂的。人是不可能做所有事的,那就更别谈将它们都做好。
古希腊德尔斐神谕警醒世人:“要有自知之明”,所以我们应在评估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之后「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需要我们主动舍弃一些事情及其可能有的经济利益,我们害怕不做某事会丢脸或者吃亏,但事实上有些事你不做,天并不会塌下来,而你三心二意去做也没有其他人做得好。
当选择过多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挑花了眼,选择困难症带来的「患得患失」的心态并不利于我们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所以也难以在一个领域做出高质量成果来。而一个人幸福感的取得,或许不是来回选择的结果,因为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表现,患得患失的焦虑也影响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
花太多时间在选择上而忽视了经营,会导致难以专注地精进,或许有时适当主动减少选择,才能更好聚焦也更有幸福感。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主动减少自己的选择,反而能让自己更加专心为一件事付出然后收获更深沉的成就感和意义感。
对自我的掌控感
自我的掌控感这个词是我从书上了解到的,对自我的掌控感主要体现在对自我意识的掌控。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对情绪、专注力(精神能量)、信息的获取等方面。稳定的情绪是一种财富,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是个浮躁的社会,而平和的内心,才能让我们更好真正关注并享受当下。因为一个人的每天的精力和心智带宽是有限的,如果大脑带宽总是被浮躁和焦虑占据,而每天精力又在情绪内耗中浪费,其实是很难真正做好事情的。
自我的掌控感,在于掌控个人的专注力。我们知道任何高质量成就或者创作的实现,离不开持续深度的状态,但是如今信息时代的诸多诱惑却让我们逐渐失去这种能力。我们的神经被外界的杂乱信息牵动着,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事务开始失去耐心。所以重新下意识地培养自己深度沉浸的能力,这可以让我们的意识更加有序。在一个低熵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下更深度地思考学习,在内心构建起秩序,在学习工作上更易取得高质量的成就。
幸福是目的,物质是手段
康德说:“人是目的”。在人生意义的追求上乃至于生活中做其他事时,我们需要辨析清楚手段和目的才能更好地生活。比如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而在人生意义上来说,幸福是目的,外在的物质是手段。
“幸福之所以难求,最主要是因为人类自以为是地认定宇宙是为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存在的,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生命中其实深埋着沮丧的种子。只要某种欲望一时得到满足,我们就立刻渴望得到更多。这种长期的贪得无厌,是追求知足常乐途中的另一重障碍。”
人生苦难重重,除了偶然的惊喜,更多的是日复一日枯燥生活的重复。人们都在社会的框架内活着,也常以社会化的一些价值标准为自己人生赋予意义,在路途中有时候可能就会迷失自我然后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一些东西真的是自己发乎内心地主动去追求的吗?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这句话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审视是一种自我的反省和思考,是需要一定闲暇才可进行的。无论是在物欲满足的路上无止境地索求亦或是过分沉浸于竞争以至于整个人成日处在忙碌状态而失去属于自己的时间,其实都不是一个太好的状态。
总而言之,人生意义在于追求幸福感,充满幸福感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而具体应该向人生命的意义的空杯倾注什么东西,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决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探索的旅程或许艰难,但是当我们找到自己终身意义所在的目标,并通过持续地努力收获源源不断的意义感时,回望过去走过的路,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