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湖南建筑独特的魅力。
湖南省,简称“湘”,东西南三面环山,境内传统民居多依山傍水,灵活多样,从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就可以体现出当地的环境特点、风土人情、文化审美等。湖南建筑亦是中国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民间俗语“墙倒屋不塌”,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特点的最形象的表述。
新的、旧的、快的、慢的,亦或是传统的、现代的。这样的湖南有很多副不同的面孔,它年轻时髦,也不缺古典优雅的气质,在接纳、融合、碰撞、更新中,湖南自有它的魅力。
本期推送为大家带来23个富有特色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大体量的现代地标性建筑,也有小尺度的文化、商业空间,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一座座潮流打卡地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近距离感受湖南建筑独特的魅力。
01.吉首美术馆
设计:非常建筑
横跨吉首市婉容河的这座新建筑,延续湖南湘西地区风雨桥的形式,以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由两座叠层桥组成,低层是个开放的钢桁架结构,画廊位于钢桁架顶部的混凝土拱中。游客可以从河的两边进入上层,穿过展览大厅。
© 田方方 建筑摄影
02.长沙李自健美术馆
设计:地方工作室
李自健美术馆作为一个多元、开放的文化平台,致力于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及广泛的艺术交流。让艺术走到大众之中,也让更多的人们来到美术馆,走进一个亲切感动、真情善美的艺术世界。
© 李应军、胡骉、刘海力、晟龙 建筑摄影
03.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设计:地方工作室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建在湘江河畔,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之内。所在基地恰好处于湿地公园连接湘江风光带的视觉廊道上,是政府重点打造的市民文化艺术高地。影像馆同我们之前已经完成的湘江新区规划展示馆、李自健美术馆共同构成了洋湖市民的文化客厅。
© 姚力、张光 建筑摄影
04.常德右岸文化艺术中心
设计:汇创国际
建筑通过多元的建筑空间呈现一个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大小不一,尺度各异,层高显著不同的空间相互立体构成,大空间、中空间、小空间、书院空间、黑盒子(多功能表演,会议,展览空间)去应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需求。
© 谭冰 建筑摄影
05.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设计:Zaha Hadid Architects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国家级长沙湘江新区,由获得世界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奖的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造型犹如一朵朵芙蓉花绽放在梅溪湖畔。
© VirgileSimonBertrand、Seven7Panda
06.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从功能组织、结构形式、城市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逻辑的建构:复杂功能的有序组织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巨型且优雅的结构形式创造了巨型空间;巨大的城市地景呈现为自然的意象并塑造了和谐的城市关系。
© 邵峰 建筑摄影
07.张家界黄龙洞音乐厅
设计:土人设计
建筑设计灵感来自大地岩层的断裂、翘起,屋顶是绿化种植,即有节能效果,同时与东侧的稻田景观溶为一体。环绕建筑周边的水面也是为了建筑的微气候调节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
08.长沙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
设计:地方工作室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位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新校区毗邻老校区,是它的延伸、扩展和补充。设计整体引入群构的思想,按照学科属性进行组织,建构出相应的秩序和逻辑,保证了功能使用的高效和便捷,如将物理楼、微电楼和数学楼整合为一个群组。
© 姚力、数智营造 建筑摄影
09.岳阳三中学风雨操场兼报告厅
设计:素朴建筑
项目位于湖南省岳阳县,业主为庆祝母校六十周年校庆,决定在岳阳县三中校园内新捐建一处可兼做报告厅的风雨操场。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设计,为目前规整严肃的校园增添一些活力。
© 夏至 建筑摄影
10.常德白“止间”书店
设计:水木言设计
书店的空间应有别于其它空间形态的闹与繁密,它应该是相对安静、纯净、缓慢的。空间中所出现的可视界面基本上都是做了白的处理,希望能达到一种饱满的“白”的状态。
© 廖鲁 建筑摄影
11.长沙湘江塔
设计:RRC
长沙湘江塔。具有天然的温度梯度和较高的风速,减少冷却需要的能量, 从而可以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例子。这一战略使用风为建筑物降温,生态与未来的环境信息需求的方式来处理。
12.张家界星之营地服务中心
设计:艺合境建筑
用建筑形体来强化自然地形的变化,并在风景和建筑之间寻找平衡。建筑形体和布局依据地形的起伏和高差变化而自由展开,对场地特征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拟态”。
© 夏强 建筑摄影
13.长沙田汉文化园
设计:地方工作室
总体布局以田汉故居为依托,将艺术陈列馆、艺术学院、游客服务接待中心、老戏台、国歌广场、田汉铜像以及戏曲艺术街等功能体相互关联同构,略呈环状的游园路径将其有机串联,单体建筑自成体系,或与田地肌理顺应对接,或与村庄聚落对仗呼应,和周边环境保持着某种持续的关联,产生了具有丰富趣味性和多向性的游览体验。
© 姚力、胡骉、齐靖 建筑摄影
14.长沙湘江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设计: 怡境国际
在湘江西岸的滨江新城,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以2.45公里的滨江商业旅游景观带设计,为长沙未来的国际化都市形象提供了一个样本。设计团队充分利用滨江亲水岸线优势,并依托滨江新城“国际金融中心”与“市府CBD核心”的上层规划,在尊重水脉、强调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助力长沙打造国际化都市形象,是设计的愿景。
15.长沙滨江文化园
设计: 陶郅工作室
滨江文化园建筑群设计追求的是对湖湘精神特质的一种神似的模拟,展现的是这种民族精神、艺术精神和人格力量的延伸和外化,以及在建筑作品中的升华。“从湖湘文化精神出发,通过建筑的奔放豪迈体形隐性表达‘湖湘之魂’。
© 邵峰、涂宇浩 建筑摄影
16.长沙湘江江滩公园
设计: 奥雅设计
长沙 · 湘江江滩公园,尊重江滩的自然属性和因季节而变化的水文特征,将其视作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景观。奥雅设计团队研究湘江西岸江滩及周边景观区域,通过最小化扰动的景观设计,打造了生态、闲适的江滩景观。
© 林涛 建筑摄影
17.长沙国际金融中心
设计:Benoy
长沙国际金融中心双子塔楼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在湖南旅游胜地张家界,其形态隐喻张家界的奇峰秀石;裙楼体现水的元素,表征了湖湘文化的特色;两幢塔楼均享有开阔的景观,可远眺湘江、岳麓山、、橘子洲、梅溪湖等景观 。
18.平江双溪书院
设计: 多向界建筑
双溪书院的七个单体建筑,除了接待大堂(也做餐厅)和茶室两个公共功能的建筑外,都被分别隐藏在四条张开的山谷内,互不相望,各自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存在,这种关系有些像传统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每个局部自成一体,又能够“拼贴”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 金伟琦 建筑摄影
19.湘西百美村宿·拉毫石屋
设计:原榀建筑
拉毫石屋的改造策略为保护原有生态景观,尊重原有场地,复原建筑肌理,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房屋之间以石头小径相连,来访者拾级而上,有着曲折迂回、步移景异的体验。
© 直译建筑摄影 何炼
20.绥宁时光里民宿酒店
设计:之行建筑
设计以类型学将公共栋与客房栋分为多栋,化整为零来布局,以此弱化面积过大所带来的庞大体量。最终设计布局是在对多种可能性进行尝试之后,最恰当的设计结果,各栋建筑或垂直或平行在场地内,其间的尺度和排布方式也呼应着周边的自然村落。
© 山兮建筑摄影 陈远祥
21.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设计:多向界建筑
湖南自在平江野奢酒店的三期鹰岩崖居,坐落在群山之巅,由顶荟、岩上、子崖会三栋建筑组成,既独自成章,又遥相呼应。所有客房被设置在了山顶,拥有会当凌绝顶的视野。由于场地的独特位置与视角限定,所有尺度的建立都基于场地的边界。
© 金伟琦 建筑摄影
22.益阳兰舍
设计:之行建筑
湖南兰舍一一为树木做"配角",创作构思从定位场地内的树木开始,为了使保留树木能良好的继续生长,让建筑成为“配角”是设计最开始就确定了的原则。保留下来的十余棵乔木,是设计范围内建筑体量水平向界定的重要依据。而对于山地地形的竖向关系,我们更多的是考虑保留山体的地形高差,将建筑架起于山体土堆之上,以此平接茶园过来的小道,而建筑整体也围合而成,基本做到了因地制宜,宛若天成。
© 山兮建筑摄影 陈远祥
23.长沙银兴万影汇国际影城
设计:壹正企划
走进影院的大堂,设计师希望观者能够注意到空间中的设计形式,减少多余的装饰物品,以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现“扩音器”的弧形,将喇叭口造型从地面延伸到天花,延伸空间中透视关系。整体灰色的空间当中,搭配地面橙色的线条,更好的展现大堂中的是视觉感受。
让设计更容易,为设计师赋能 —— 设计头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