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的课程和社群是在中国知识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以至于很多老生都未必充分了解、学习和利用到它的最大价值。
所以往后,你时不时地会觉得又重新认识一次双证班,或者想要回来再重新再学习一次。
这次过五关斩六将,成为F79班的助推,我的第一目的依然是“学习”。
“似水年华,似曾相识”(F44期苏州班主题)之余,我也实打实地“改变就在当下”(F79期苏州班主题)。双证班已然推陈出新,我也希望从中再次借点燃料加速自己的脱胎换骨。
直接或者间接,已然经历双证班两年整的岁月。或者来自体会,或者来自观察,或者就是海峰老师亲口告诉我们的,根据参与程度以及对应的收获程度不同,DISC课程和社群的学习与收获氛围共有四层。
插播一句——作为新生的你,或许也可以借机思考一下:我打算在DISC课程和社群里学习到什么,以及成为什么?
第一层:熟练掌握DISC基本知识,读懂自己的报告,学会调适自己和适应他人。
做到这些,优化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关系,这自然是值得学费的。
但考虑到,即便你不来双证班,从有经验的毕业生那里做个深度的报告咨询,也能起到这个效果,那么只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就显得性价比并不是很高啦。
第二层:学会原原本本地讲一天的DISC输出课程,或者改造一下适应不同的场合,或者能够替别人收费解读报告,以及如果有团队应用于团队管理乃至做团队小微咨询。
总之,可以用讲课和报告来赚取显性的收益。这样,才充分对得起自己的学费嘛!
要达到这个水平要么是之前有讲师功底,要么需要一个阶段有场合给你试讲,要么最低程度地。
因为你需要通过输出多篇文章来促进思考和内化,以及需要翻转课堂来做一个小突破。所以,你懂的,为什么你需要参加翻转课堂。
第三层:充分融入和参与DISC社群,即社交性学习。只是就不是那么明显确定性地收获,但只要深度参与进来,都一定有惊喜。
最起码,像海峰老师说的,一定会交到几个收获到直到老都可以约出来喝茶的朋友;况且,同学中各行各业精英很多,这也是学习资源;另外,如果运气好,事业上乃至生活上(你懂的)的合作也有很多机会。
另外,海峰老师课堂上也提到过有人想进来学习社群运营,这对某些特定的人也是学习目的,我把它归入这一层次,不过这比较困难。
因为从根本上DISC社群并非都是刻意设计和策划,而是自动自发、日新月异,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学习到活动策划或者企业文化建设中,倒是比较现实。
这一层的学习与收获,最需要的就是没有功利心,而是全然地参与和感受,最好你能够充满童心童趣。
这样,我们彼此之间才能无公害地产生深度连接,连接之后才有深度了解与体会,然后一切就皆有可能哦。
第四层:这一层的学习与收获基于第三层,是参与者中间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付出最多,同时有独特的个人产品和个人风格;那要恭喜你,因为你人又好又有实力,DISC社群将是你成长和发展的助推器,直至推向全国Ip。
相信我这样一说,你就会明白很多之前看不明白的东西——比如为什么全国知识大咖几乎都在这里,以及是否对自己心怀期待吧!
这一层就不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了。需要有心,还得有力,而且独木难支,需要和其它有心有力的伙伴一起建设好我们的大家庭,成为比较明显的传灯者。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开始做到每周输出三篇文章,然后做好第一次翻转课堂,解读好第一份报告;
接着做好第一次先下课,然后第一次因为讲课和报告解读收钱,还有第一次做助推、第一次在当地协助或者组织DISC社群活动等等。
我们有不同的生活目标,无论你要达到那一层,都是很OK的。DISC课程和社群都可以恰到好处地帮到你。
而当你从DISC课程和社群里收获到最多的时候,也是你为这门学问和社群贡献最多的时候。
一切就是这么自然而然,正所谓“只邀请,不要求”。无论你想和她萍水相逢,还是结下不解之缘,而你之所想,都是双证班可以成全到你的。
祝福你可以在这里可以尽兴地玩、认真地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