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时候,同事们坐在一起闲聊,说起各自的邻居。
张同事说,自从他们小两口结婚搬到新家,到现在孩子上幼儿园,她唯一认识的就是边上住着的一对老夫妇,每天早出晚归的看不到什么人,,到了周末不是去婆家就是回娘家,即便是哪儿都不去也是妥妥地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饿了点餐,生活必需品网购,根本没有认识邻居的机会。
王同事说,他们住的是父母单位分的房子,楼上楼下男女老少都认识,出门见人就打招呼,晚上孩子们都在院子里玩儿,大人们则聚一起聊天,偶尔谁有个急事儿什么的,邻居就帮着把孩子带了,省心的的很;小区里有个通知呀什么的一点都不用担心,邻居们都给想着呢,晚上回来就通知到了;还有一样儿最方便,家里做饭缺个盐少个醋的,敲敲对门就全有了。
大家听了羡慕得不得了,这也太好了吧,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有事儿相互帮忙照应着,连孩子都有人帮忙带,多好的邻里关系呀。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刘同事说话了,看来你们的邻居都不错,熟悉也好,不认识也罢,起码都住得安心自在,我们家就不同了,小区里各色人等都有,鱼龙混杂的:就拿楼上的那位老阿姨来说吧,精神上有点问题,据说是文革时候落下的病,白天不声不响地闷在屋里看书,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到了晚上可欢实得很,专喜欢夜半三更趴在窗台上唱歌,三九天也是如此,可怜我们两口住在她楼下,被折磨得年纪轻轻的就开始神经衰弱了。还有我们那个小区停车位本来就少,一旦回来晚了就得在小区里转上一阵儿,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准备过会儿去父母家吃晚饭,想着拿了东西过会儿就走,也就没找车位,直接把车子停在了单元门口,谁成想,等我们出门的时候,发现车牌子被人撅了,这也太气人了,我当时就报了警,警察来了拍了照做了笔录,走之前对我说:你停在单元门口本来就没理,以后别停这儿了啊!……我去,这就完啦?后来还是居委会的邻居透露给我,撅车牌的那位不是别人,正是住在我们单元一楼的一位老阿姨,什么?又是一位阿姨,难不成她的精神也不正常?邻居笑了:“什么呀!人家正常着呢。”“难不成这位阿姨是个钣金工,不然哪来的力气?”“不是!人家正经是位高级讲师呢,标准的知识分子!”这我可是越来越看不懂了,都高级讲师了也这么愤世吗?行为举止完全是小市民做派呀!
听了他的话,大家都不出声了,这样的邻居也太难搞了,天天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能够舒心呢?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里,邻里关系是亲和的,温暖的,有了好的邻里,自然就有了好的生活环境,大家生活在一处,彼此相安,彼此温暖,只因,你是我的邻居,我是你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