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网络上有很多正面报导既有“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别人家的父母”。
积极的传播反而使一部分人进行横向比较,把自己的不良行为模式和情绪归罪于原生家庭,对父母的不满也越来越多,对父母抱怨声越来越高。
如何重建家庭的和谐关系,与父母和解?
一、重新放回父母曾经的成长背景,才能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回顾父母的家庭教育
以50-70岁左右的父母,他们是在上世70年代之前出生,他们所受的教育观念,来自于他们父母的传授。
那一代的父母不如现在年轻的父母,今天的父母,面对网上如何如何教养孩童,如何建立亲子关系,有着太多的科学育儿资讯。
老一辈的父母用他们以为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除了打骂没有更好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父母自己如果承受太多压力和痛苦,就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的人生经历决定着原生家庭,优劣的原生家庭又影响着人的一生。
为什么原生家庭对人影响如此重大?
①建立最初价值观,是非对错,好与不好,应该不应该,植于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
②建立最初的情感关系,与最初的抚养人建立亲密关系,决定着他与新生家庭中的亲密关系。
③形成最初的生活习惯,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基于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的结果。
④形成最初的性格模式,自卑、胆小、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都在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找到原因。
⑥形成影响终身的心理感受;一个人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接收外界对他的心理投射,孩子成长过程中,受过的每一个伤、得到的每一分爱,都是被深深植入潜意识,然后,被投射到成年人的生活里和关系中。
一个人成年后的人生怎样,父母在他童年时就定了基调,被父母呵护的,会投射出别人也会善待自己,被父母否定苛责的,会投射出别人也对自己充满挑剔。
对应你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①受害者:受到家暴,或者性别歧视。一个童年的创伤,内在小孩未得疗愈,往往要在自己最亲的人中找一个发泄郁积在心中情绪的替罪羊,最后落定在自己的对像和孩子身上。
②忍受者:面对不可抗拒的伤害,弱者思维常常引领人被动地忍受,以受害者的心态,沉浸于痛苦中,无法自拔。
③抗争者:面对强势一方的威胁恐吓甚至虐待,造成心理折磨和伤害时,采取主动积极的抗争。
④逃避者:面对强势一方的威胁恐吓甚至虐待,造成心理折磨和伤害时,采取远离逃避,
⑤再造者:带着原生家庭中的创伤,进行学习和探索,学会重新去定义家庭中的爱,学会相信自己,学会放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救赎。
⑥享受者:享受原生家庭的温暖和爱,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充满爱,对生活充满热情,愿意为美好的世界去努力、去奋斗。面对困难屈折有良好心理素质应对各样的环境。
从中找到“我”和我的父母兄弟在原生家庭扮演什么角色。而且这些角色都会因着不同的经历,将深深烙印在你的下一代身,不良的原生家庭将成为家族的代代魔咒,优良的原生家庭成为家族代代的祝福。
回顾原生家庭的恩恩怨怨,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转换观念、感恩一切。
二、重新了解父母的生命周期,才能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父母经历5次的衰老
第一次的衰老,60岁左右,腿臂衰老,动作缓慢;
第二次的衰老,65岁左右,视听衰老,耳纯目弱;
第三次的衰老,70岁左右,记忆衰退,丢三落四
第四次的衰老,80左右,语言衰老,言语重复;
第五次的衰老,90岁左右,情感衰老,认人困难,交流困难。
当我们明白了这是老年人自然衰退的现象,年轻一代没资格责怪老年人唠叨的言语,缓慢的反应。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是人生最重要的修养。
此刻让我想起十年前去敬老院的一次爱心活动,看到墙上的一封信,记忆犹新:
『孩子,当你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你用汤匙,用筷子吃面,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梳头,教你擦鼻涕,擦屁股······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难忘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说什么,我也忘记,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回忆中吧!
孩子,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儿歌?你是否还记得,你每天都绞尽脑汁回答你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我唠唠叨叨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的哼孩提时代的儿歌,请不要怪我。
现在,我经常忘了绑鞋带,系扣子,吃饭的时候经常弄脏衣服,梳头时手还会不停的颤抖······不要催促我,不要发脾气,请对我多一点耐心,只要有你在跟前,我的心头就会有许多温暖。
我的孩子!如今,我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了,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向前走,就像当年我牵着你一样·····』
当我重读这封信时,我已满目泪水。
《圣经·十诫》第五条诫命,当孝敬父母在世的日子必长久。孝敬父母第一福报就是长寿。
孝敬父母有福报,尊重家人是修养。
人生有一大幸事:人已老而父母在,
人生有一大憾事:子欲孝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