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路径有三种:一是读万卷书,二是遇高人,三是行万里路。
就读书而言,以名著、传记、哲学、历史、推理小说为主;“与已逝的伟人交朋友”——会让你受益无穷,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得智慧;二是遇高人,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智者,让他(她)们成为你阶段性的师傅,虚心学习其智慧,包括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这才是人与人最大的区别。虽不能夸张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还是没问题的;三是行万里路,此举不会直接增长你的智慧,但会增长一个名叫“见识”的东西。有了见识,你会知道自己的渺小,会看到世界的广博,当你重新再回到你的生活中时,那些曾经困扰你的你以为很大的问题会慢慢变小,或变得根本不值一提。
为什么要成长呢?成长到什么程度呢?
“也许所有教育最有价值的结果是:当你不得不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字,你都有能力去完成这项必须的任务。”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要成长。如果用韩非子的《强韩书》解释,那就是做大做强。韩非子说的是国强,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先有家强才有国强,先有我强,才有家强。于是,我们受教育,去成长,最终是为了自我强大。
强大到什么程度呢?
我认为的强大,如同罗胖说的高手模式。一旦进入进入这种模式,你就会触类旁通你有能力处理好财富,健康,工作,婚姻,亲子教育,关系处理,甚至美丽。你所有的认识会融为一炉,你会觉察这个世界,你永远都处于有意识的状态,你将获得一种名叫自信的东西。这自信比金子还重要,自信很难真正获取的,而一旦取得了真正的自信,很多事情就容易了。自信并非来源于谁或者多少人同意或反对,而是客观地看待和衡量自己的能力。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拥有真正的自信,自己必须完成自我成长。
生活非线性,不是只有一条链。“假如有20种相互影响的因素,那么你必须学会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为世界就是这样的。但如果你能像达尔文那样,带 着好奇的毅力,循序渐进地去做,那么你就不会觉得这是艰巨的任务,你将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查理芒格如斯说。
你不能满足于只拥有一种能力。“我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全部信息都局限于他的工作领域,那么他的工作不会做得很好。一个人必须有眼光,他可以从书籍上或者人们身上——最好是这两者兼有——培养眼光。”哈维 费尔斯通这样解释局限性的弊端。
由此,人们仍然要开阔视野。无论你在当前的处境里多么一帆风顺,多元思维让你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
人们成功通常有两种模式:匠心精神和通才模式。前者指以专业取胜,擅长某一方面,做到极致;但现代社会更看重的是通才模式,以王阳明、富兰克林、查理芒格、稻盛和夫、吴军和陈春花等为古今中外代表人物。对我自己而言,我向往的是后者,并致力于这样去践行和打磨。
成长之后除去更加顺畅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外,更多地会聚焦于后代。“真正的爱是促使爱的对象成长。”弗洛姆一句话涵盖了爱的真谛,无论你爱的对象是伴侣还是孩子,或是员工,或是朋友,真正的爱不是简单的相处快乐,不是大加包办,不是无限给予,真正的爱是促进爱的对象永远不断地成长。成长到你无法直接引导,从而鼓励他飞向更广袤的世界,去休验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于是,你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父母。你经由你的孩子成长的需求完成了你自己的自我成长,乃至蜕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