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人给我留言,说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妈妈,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羡慕我对宝宝的耐心。其实,那可能是你还没完全适应妈妈这个角色。
大脸妈当初何尝不是如此呢。孕期一直在上班,经常会忘记自己肚子里还有个宝宝。平时极少看书,对于婴幼儿的一些认识依然停靠在以往的经验中。所以虽然怀胎十月,但对于卸货后“妈妈”这个角色,并没有什么概念。
由于胎位问题,我在没有任何生产征兆时就被推进产房剖产。当护士将小脸姑娘抱我面前给我看时,我只记住了她浑圆的脑门和哇哇大哭的小嘴。竟然没有传说中的百感交集,没有感动流泪,什么都没有,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我有女儿了”。
第二次看到小脸是我能进食后,在老公的搀扶下到楼下去给她喂奶。我抱着她,轻声唤她:宝贝,我是妈妈,我是妈妈。”她努力的睁大眼睛,眼珠不受控制的转来转去,似乎在笑但很快就变成大哭。我顿时不知所措,令我惶恐的是,“妈妈”这个词竟然说的有点难为情,很不自然。
差不多在小脸出生后的前三个月,我都没有很好的调整过来。记忆里似乎每天就是昼夜不停的喂奶,换尿片,清洗被她拉脏的衣裤,在她醒着的时候逗她玩,人常常处于疲惫的状态。半夜起来抱她时,总有种恍惚的不真实感。
而最为重要的是,我的心理状态没转变过来,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而“妈妈”这个角色太神圣伟大,责任太沉重,任性、执拗、脾气暴躁甚至有点自卑的我没有信心能胜任,我还没做好准备。
同时,对于经济上的担忧总是让我莫名的恐慌,经常胡思乱想,对妞爸大发脾气,不顾形象的大哭。总之,种种焦虑让我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情绪不稳。
转变的初始应该是在产假结束后,我去单位上班,小脸由妞爸照看。突然自由的我突然特别想念小脸,怕她看不到我会哭(事实上并没出现这种情况),担心妞爸不能好好照料她,对着面前的电脑走神发呆,在QQ里向妞爸问小脸的情况,无心工作。
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于是,我辞职了。
重新回归家庭后,当我再抱起小脸时,心里竟有了种深深地依恋。在更用心去照料她的同时,我开始有意识的去看书,逛论坛。很幸运读到的第一本就是西尔斯的育儿经,她的依附性养育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而母乳大本营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和信心。再后来,又陆陆续续的去图书馆借相关的育儿书籍,虽不是每本都能看完,但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再是一无所知。
对于医生嘴里的生长发育指标,我慢慢的不再在意,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在小脸生病时,我也不会束手无策,不会病急乱投医,用学到知识,从容的处理。在老家时,也能面对爸妈的不解,在发热和纸尿裤等问题上坚持自己的做法。
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心理在一点一点发生变化,在小脸的成长问题上不再惶恐,更加从容。
我喜欢上每天带小脸到公园里遛弯的生活,看着她和其他小宝宝一起玩耍,她困了睡了时就把她抱回家。她哭闹不止时就抱着她走动,唱歌给她听。
我还曾一时兴起,自己买了布料给妞做了几件丑丑的裙子,围巾还有肚兜;自己买了工具,尝试给她做辅食(虽然做的不多)。
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会笑了,会爬了,会站了,会走了,会叫爸爸妈妈了。。。。。。,我没有错过她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她就像是我的小尾巴,跟着我去菜市场,去超市,去公园,去图书馆。。。。。。;我们一起做饭,一起看书,一起玩积木。。。。。。,又像一对连体婴儿,形影不离。
我喜欢她紧紧搂着我的脖子一遍一遍的叫妈妈,小嘴凑在我的脸上亲啊舔啊;我喜欢她睡前将她的小手放在我的手心,早上起来又捧着我的脸说“小妈妈真可爱”;喜欢看她每天在家里叽里呱啦的说话唱歌,喜欢她遇到问题或难过时就喊着妈妈扑到我怀里。
小脸的出生给我带来很多的担忧,也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我品尝到了做妈妈的辛苦和不易,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做妈妈的幸福和责任。女人天生有母爱,但却不是每个女人天生就能适应妈妈这个角色。
虽然有时我还会抱怨,抱怨自己没有独立的空间,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虽然有时我还会怒不可遏,在孩子任性时,想大声呵斥她。但是,我内心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是个“妈妈”的事实。
我知道有很多妈妈生之前就已经进入角色,但也有很多没有做好准备。如果是后者,不着急,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