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晚上,外面下着小雨,电视里正在转播着足球世界杯。儿子从房间出来说期未考试成绩出来了,可以在互联网上查了。我心里一动,急切想知道儿子这次考试的成绩。儿子在小学一直非常优秀,升入初中之后他自己也比较努力,但是成绩起起伏伏,总是没有进入班级前10名。这次考试结束后儿子感觉不错,说成绩应该比较高。我相信儿子的智力和能力,想这次会期未考试终于可以打个翻身仗了。儿子和妻子在沙发上用手机查询成绩,我的双眼仍盯着电视中的球赛,我不是资深球迷,并不太关心谁输谁赢。
“数学100分,英语92分,咦!语文怎么67分呀!”儿子和妻子看着成绩,发出意外的惊奇。
我第一反应,语文成绩可能有问题、出错了。但是事实没有出错。儿子的语文成绩就是六十多分。慢慢地,我沉不住气,说儿子应该加强阅读,扩大阅读范围,不能再玩手机。话语中不免带着生硬的批评和否定。好在我及时意识到,此时批评、否定、唠叨都是错的,儿子作为当事人,辛苦一学期他更在意成绩的高低,看到这个出其意外的成绩,他心里更难受。这个时候,批评、否定、唠叨更是在他心灵上雪上加霜。
由此事,这两天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没有做到宽容呢?
儿子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他课程的成绩也是90分以上的优秀,而仅仅盯着语文这科退步的成绩。我为什么不充分肯定和赞扬儿子的进步呢?对儿子的退步第一反应为什么是不宽容呢?
第一反应不宽容,说明在自己的思想深处“不宽容主导着我的思维模式”。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宽容大度之人,仔细想想,自己远远没有做到。
年迈的母亲坚持自己错误的习惯,尖锐地批评她的不对;陌生的人推销电话、骚扰电话,粗暴地喝斥对方;对下属低级错误,以嘲弄的语气打断他的请示;对乞讨者的打扰,冷漠或厌恶地离开;对做错事的服务员,生硬地批评对方……
包容,不是停留在大脑中的想法,不是挂着嘴上一句话,而是切切实实地行动,用自然的话语、友好的动作来体现。
真正的包容是一种修养,是思维和行为相一致的习惯。
做一个包容的人,让自己快乐、轻松;做一个不包容的人,让自己对抗和郁结。
爱,让人成为一个包容的人;包容的人,心中充满爱,让人感受到爱。
一个年老的老人坐在树下,指着树上的鸟,问到那是什么鸟,儿子说:是麻雀!过一会老人又问那是什么。儿子答,麻雀啊!又过一会,老人又问,那是什么。儿子生气的答到,有病呀,不是告诉你了么?是麻雀!老人从怀里拿出日记,缓缓地说到,你三岁的时候也是在这课树下这样问我的。那是什么鸟,你小时候,问过我10次,我非常开心地告诉你;而我刚问你3次,你就不耐烦了。
让自己做一个有爱的人,包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