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六六,是读了她的小说《双面胶》,后来又看了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以及电视剧《王贵与安娜》,这两部小说主要表现南北方风俗习惯文化民情的差异,以及城乡生活的差别在家庭生活中造成的矛盾和冲突。
六六写家庭生活的确入目三分。
最近几天又读了她另一部写家庭生活的小说:《蜗居》,读着小说,突然就想起了那首儿歌:“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蜗牛把壳背在身上,走到哪里背到哪里,家随“牛”走,“牛”到哪里家到哪里,看起来好像是省事了,其实一点儿也不省事,因为它在省事的同时负担也重了,所以家(壳)实际上成了蜗牛的负累,使自己永远不能轻装前进,只能慢腾腾地蠕动,成为别人耻笑的对象。
人不像蜗牛那样生来就背着重重的壳,真说不出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是坏事吧,它让人彻底脱离了负担。说是好事吧,要想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家,就要凭努力去获取,而有些东西,并不是努力了就能得到。然而,家毕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家对人来说,它不仅仅是负担,更是一个港湾,衣食住行,“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居无定所,就谈不上有家,没有家的人是流浪者。一个流浪汉,没有地方挡风蔽雨,生活之凄惨可想而知。
《蜗居》的主人公海萍和苏淳,他们的家都不在上海,都不能把家从老家带到上海,所以对于海萍来说,她的生活目标就是为了能在上海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然而现实是:十平方米的一间房子,还是租来的。在这里,她和丈夫度过了新婚生活,生了儿子,还接纳了妹妹一段时间,的确算得上是“蜗居”,读来令人辛酸。海萍心里时时不平,可每每走到二楼便稍稍找到一些心理平衡,因为同样面积的房子,二楼住着的却是三世同堂。但她觉得这不该是自己的生活,所以她一定要买到自己的房子,只有这样才能把越来越和她陌生的儿子接来同住,他们的一家才能团聚,团圆。海萍拼命工作,寻找兼职,节省下能节省的每一分钱,以便能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攒足首付,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但攒钱的速度总是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所以她除了自己天天吃白饭外,便是成天埋怨丈夫苏淳窝囊没用。最后甚至连海萍的妹妹海藻也卷入了海萍买房子的漩涡,海藻为了给姐姐借钱,投入了对她属意已久的宋思明的怀抱,代价是失去了一直深爱着她的贝利,而最终落得一个无言的结局,只给读者留下一个伤心的背影。
海萍最终买下了自己的房子,可她在看好房子,兴奋地拿出手机准备告诉丈夫时,手机上显示的却是这样一条信息:江苏移动欢迎您。
虽然房子离市区很远,然而海萍和苏淳毕竟凭着自己的努力买上了房子,一家三口终于团圆,而且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
小说中,唯一一个清醒的人应该是苏淳,他不相信天上能掉馅饼,所以当想不到的好处突然落到自己的头上的时候,他退出了,他意识到,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只要不是陨石,就算运气不错了。
要想得到自己所要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想走捷径,往往就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