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
今天写分享,突然就想到了“反刍”这个词。指的是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也叫“倒嚼”,有利于更好地消化、吸收。
昨晚第二次听网络课程,当时,边听边匆忙记录,今天下午挤时间拿出昨晚的记录翻看、整理,这个过程使学习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同时,联系身边人和事,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其实,老师讲了那么多,无外乎三点:
一、SFBT的基本态度
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来访者身上正向的资源;朝向未来,朝向问题解决。
二、传统治疗模型与焦点治疗模型的不同
传统治疗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搞清问题成因,二是将问题归类,三是提出解决办法,而焦点取向只有第三个要素。
传统模式是挑错思维:哪些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焦点是发现思维:哪些做得比较好?怎么做到了这么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一个关注过去,一个关注未来。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所以要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就显得尤为重要。
听到这里,似乎顿悟:自己平常还算得上能够关注正向,但是,有时面对其他老师的告状,思维一下子就又被拉回去了,拉到了固有思维模式,处理问题时就会忘记关注解决,而是去追究原因,走进“专家模式”,忘记了关注负性事件里面的正向意义,致使刚刚打开心门一探究竟的学生又掩上心门缩了回去,对孩子也是如此,这样一来,走一步退两步前功尽弃。持续关注,好的才会更多,家长一反复,孩子就反复。所以,我们眼睛盯着哪,孩子行动就朝着哪。有人说“家长的稳是孩子改变的定海神针”,我感觉“家长的目光是孩子行动的导航”。
不得不体味老师说的“顿悟不会带来行动,行动才会带来顿悟”,一定要行动起来,心时时想,身时时动,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才会做到真正的改变!
三、焦点解决理念
1.“谈论问题只会引起问题,谈论解决才会创造解决”。
2.正向思考,太极图理论。
3.寻找已经存在的方法、资源、力量、优势。
寻找例外(指问题该发生,但却未有发生的时候);寻找问题何时不发生/较不严重;寻找问题曾经被解决的时候,即便很短暂;先前的解决方法——之前针对此行为的有效方法,但因某种原因没有继续下去的方法。
概括起来就是:(关系)—目标—资源—一小步
其实,
方法已经存在,只是当事人不知道,资源一直都有,只是当事人还没看见,力量暂时蛰伏,只需要语言的重新构建,发现优势,重新赋予能量!
最后阶段,结合实际谈收获与期待:
1.争吵摩擦中,老公大度包容,我们关系建立不错,所以,小有不快,能做到“秒熄火,秒忘却,秒和解”,所谓“有关系就没关系”嘛。
2.对孩子,上位者心态要不得,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不一定比咱知道得少。
3.不想硝烟弥漫,只对孩子焦点,不怕烽烟燃烧,却对老公不焦点。
坚持调整,练出能力!我期待自己有大的改变,提高自己在家庭和谐、事业和谐中的贡献值。
坚信:持续地“泡着”,“浸着”
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月不见增,年见其长。
这权且算作是我的“反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