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之古今异义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今异义词,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一般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古今异义词,其中以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数量最多。词语或短语古今词义和用法的差异,一直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析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同形异义词辨析方法

1.根据词义分析

对于文言文古今同形异义词的辨析,可将每个字的词义落实,从而分析其是否为古今异义,这虽然是一个笨拙的办法,却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愚公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赤壁之》中“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的“面”都属这种情。可见,“南面”是“面朝南(即称王)"之义。

2.现代词义代入分析

判别古今同形词意义是否相同,还可以用现代汉语中该双音节词词义代入原文,如果是符合的,则应是古今同义,否则就是同形异义词。如“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此句可以用现代汉语“结发”的意思代入,现代汉语常用的词是“结发夫妻“,义为“第一次结婚的夫妻,旧时指初成年结婚的夫妻“。可见,“结发“该是“刚成年“的意思。又如“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行军情况,今义是指弯曲,代入即是指行军的弯曲道路,放入原文句子中,卫青向皇帝汇报的绝不可能是弯曲道路,而应该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

3.语境分析

语言讲究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文词语对语境依赖性比现代汉语更强烈,所以通过语境分析词义的正确与否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上文的“曲折”一词,就有根据语境分析的意思。又如“人灾,绝食者千余家”中“绝食”,前文有“人灾”的交代,可见是灾害造成的,绝非主观的“断绝饮食(表示抗议或自杀)"之义。

4.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是为了防止将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节词混淆。如“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是指“将领和士兵”吗?分析

法可知“广之将兵“中“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将兵“应是动宾结构,而不是并列结构, "将”是动词,统领,率领。把“将兵”解释为“将领和土兵”,显然是不恰当的。

上述四种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古今同形异义词的析,有时还需要调动相关的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次改版,主要是吸收李传华(世界语名Gajo)老先生的三点意见:1,恢复传统的单句、复句定义;2,恢复介词;3,尽...
    地球村语阅读 5,671评论 0 1
  • 我将旧梦写成一首诗篇 诗中你依旧青涩少年 习惯养成也许就是一段时间的酝酿,几天的坚持,几次的坚守。记得曾说...
    岁月如许阅读 198评论 0 0
  • 这些天忙着备考,一直没有更新。特别避讳这个话题的人不喜勿喷,就特别想说说死亡这件小事儿。 记不清什么时候懂得死亡这...
    无敌流氓兔阅读 3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