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1143】2024-11-2(2)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1143】2024-11-2(2)

谕纪泽

咸丰九年1859五月初四日

字谕纪泽儿:

余送叔父母生日礼目,鱼翅二斤太大,不好带,改送洋带一根。此带颇奇,可松可紧,可大可小,大而星冈公之腹可用也,小而鼎二、三之腰亦可用也。此二根皆送轩叔,春罗送叔母。

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欲求词藻富丽,不可不分类抄撮体面话头。近世文人,如袁简斋、赵瓯ou北、吴谷人,皆有手抄词藻小本。此众人所共知者。阮文达公为学政时,搜出生童夹带,必自加细阅。如系亲手所抄,略有条理者,即予进学;如系请人所抄,概录陈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闳儒,则知文人不可无手抄夹带小本矣。昌黎之记事提要、纂言钩玄,亦系分类手抄小册也。尔去年乡试之文,太无词藻,几不能敷衍成篇。此时下手工夫,以分类手抄词藻为第一义。

尔此次复信,即将所分之类开列目录,附禀寄来。分大纲子目,如伦纪类为大纲,则君臣、父子、兄弟为子目;王道类为大纲,则井田、学校子子目。此外各门可以类推。而曾看过《说文》《经义述闻》,二书中可抄者多。此外如江慎修之《类腋》及《子史精华》《渊鉴类函》,则可抄者尤多矣,尔试为之。此科名之要道,亦即学问之捷径也。此谕。

父涤生字

评点:抄体面话与分类整理

皮带是今天太普通不过的日常用品了,但在一百五十年前,却被堂堂曾大人视为“奇”。他称之为“洋”带,可见这皮带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笔者(唐浩明先生)有时莫名其妙地想过,举凡我们身边常见常用的物品,大部分都是外国传进来的。这里面到底藏着一个什么问题?是中国人不会生活、不懂享受,因而聪明才智不用在这些方面,还是中国人最会生活、最懂享受,深知“五色乱目,五音迷性”,故而甘愿过清苦简单的日子?

接下来,曾氏给儿子传授了两个治学方法。

一个是读书摘抄,此处讲的重在摘抄词藻。作文章,立意自然是第一位的,但意要靠词来表达,而好的词则要富有文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得就是这个意思。词藻是“文采”的一个重要内容。曾氏所说的“体面话头”即词藻。词藻要靠平日的积累,而且要牢牢地记住,用时方能得心应手;摘抄在一个本子上,可以方便温习。曾氏列举的袁枚、赵翼等人都是大诗人大学问家,他们都有这种载有好词好句子的手抄本。这种手抄本只宜平时翻阅,考试时不宜带进场中。实在地说,即便准许带进,所起作用亦不大。考试都是限时限刻的,翻阅寻找都费时间,只有熟记于心的词句才可以随时调动得出来。想阮元这种宽容大度的主考官固然是体恤考生,但身为考者却不应效法。

曾氏所说的第二个方法便是做读书分类整理笔记。

书读多了,脑子里的知识多了,就必须予以分类整理,才能够使学问清晰,有条理,为自己所用。这正好比行伍一个样。一个将领手下的兵多了,武器粮草多了,就必须将兵分门别类,如步兵类,骑兵类、工兵类等等;武器也得分门别类,如刀矛类、步枪类、大炮类等等。大门类分好后,还得设师、旅、团、连、营、连、排、班等机构来一级一级管理。只有如此,这个将领才可以将这支军队有效地管理好,打起仗来才能指挥裕如。反之则会无序,无序则乱,乱则不成军。治学之理与此同。好的学问家,其知识之储备一定是丰富而又条理分明的。平时之运用,尤其是提高与创新,非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不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