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追风筝的人》
二十几载来,虽长居象牙塔,但也不免物与欲的侵蚀,扪心自问,那些如风往事,是否真的都在阳光的照耀下?也许我们已记不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然而往事是不能被埋葬的,尤其是那些心灵的创伤,往往会自行爬上来,让人继续挣扎。
在我们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都曾不惜一切去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得到的事物。为了得到,我们会选择放弃、背叛、谎言、隐忍、甚至逃避。因为年少时的轻狂执念,义无反顾的抉择,谁不曾有过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傲慢?谁不曾因懦落冷眼旁观,成为鲁迅笔下“忠实”的看客?谁不曾因嫉妒而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谁不曾因懒惰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谁不曾因贪婪好高骛远,心机百出?其实我们早已罪恶缠身。
尽管浸没在岁月的浊流之中,人之本性,善也。每每想起,我们自责、羞愧。每一次内心的挣扎,让我们渴望救赎,渴望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以挽回我们曾丢失的“风筝”。然而,权衡利弊之后,终究还是想想而已。因为社会的不容许,那条再次成为好人路依然荒芜,我们依然背负着罪恶继续生活,无比沉重。
世俗的眼光向来是门缝里看人,一旦罪恶暴露,这个污点将渗透到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单位不敢用你,朋友同事甚至亲人疏远你,防着你,走在大街上别人对你指指点点。因为在他们心里,你已经被贴上了一个坏人的标签,而且很难再拿下来,哪怕你已经意识到错误。殊不知他们或许也是罪恶深重,却因为你的救赎,五十步笑百步也就理所当然了。人这个圈子是需要被认同的,当不被认同时,大家也就面面相觑,尽管心知肚明,也只能装着毫不知情,一切如常。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救赎,所谓的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也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
人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后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也是我们无法突破的。成长的过程本就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是选择自我救赎的柔韧派还是继续隐忍的懦弱派,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我们深知其中的大是大非,在前面的路上引以为戒,减少这样的过错,而不是利用这样的社会漠视错误,甚至不知悔改,变本加厉。毕竟,人生并非只做有值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