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想不到今日的日更主题,索性来写写无事可写却又必须要写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其实无事可写的时候,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就是「不写」。但自己已经定下了365天的日更挑战计划,而且今天也没有日更复活卡可以用,一旦断更,就意味着之前积累的记录都付之东流(这可能是主要原因),所以不得不写点什么。
记得曾经在京都博物馆里看到过德川家康的亲笔日记展出,因为大部分都还是汉字,原本也保存地非常完好,所以很好阅读日记上的内容。当年的这些日记,差不多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日更了,只是平台不同而已。
本以为像德川家康这样的风云人物,日记里肯定都是些金句,谁知道有几天的日记内容里居然写的是:
XX年XX月XX日:
沐浴。
一代枭雄居然无事可写到只能记录「沐浴」,想想也是挺好笑的。
很多作家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也不代表他们每天都能思考感悟出什么。比如胡适早年的留学日记,比如有几日就写着:
七月五日:
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七月六日:
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打牌。七月七日:
上课。打牌。
再比如季羡林早年在读书时写的《清华园日记》:
八日:
仍在家过着无聊的生活。九日:
生活单调如故。十六日:
早晨早起来,回家等四哥找我去打球,但杳无踪影。一天没作正经事。
连名人们都有这种无事可写的时候,自己今天实在想不出日更的主题,似乎也不能算是什么黑历史了。
所以如果真的无事可写、又必须要写,最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微写作」:
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出什么正式的文章,而是梳理或记录一些自己日常的想法。因为是微写作,哪怕这些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也可以记录下来。因为微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写出什么东西,而在于保持写作的状态。就像马拉松运动员不是每天都需要跑马拉松,但每天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如果连一点点的想法都没有,那也不妨像我这样,就写写「无事可写」吧。
相关文章:
坚持日更5个月,终于体会到了「日更比周更容易」
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认可,你还会坚持日更吗?
前一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