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时跟发小闲聊起来,他说他很羡慕我,租了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每天下了班还能回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怎么接话。我和他从大学毕业开始了两种生活,他继续读研,我走向社会。我有时候也会想,要是当年考研顺利的话,我现在是不是也每天三点一线的在学校围着导师做科研。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期待而活着
封面上的话有人喜欢就一定会有人觉得“虚伪”,关于这点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写上去是想分享一首很喜欢的歌。几大音乐播放器翻来覆去还是会打开网易云,就是因为听歌的时候看评论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常常回忆起刚决定出去工作的时候老妈担忧的跟我说“你还这么小,出去很苦的。”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现在想想无非是当时的自己考研失败,想要逃离熟悉的一切罢了。
关于少年感 常常有人对我说“你一点都没变啊,还是当年那个少年。“我其实还蛮喜欢这样的描述,因为我知道保持初心很难,身处环境也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但其实吧,你要是问我怎样去解释。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少年,那是种感觉,是抛去他的年龄外貌性格,一眼望去的一种干净。干净中也许会带着一些对未来的希冀,对生活的失望,对明天的向往,就是那种感觉。
我始终相信的一件事情就是,文字的力量不是苍白的。如果无法感同身受那只能是写的不好,稚嫩的文笔确实很难将人带入情绪中。开篇的目的是希望尽快启动这个公众号,可能有些杂乱,但写到这里我有了较为清晰的方向:如果说时间是我们在这世界上最客观的见证人。介于年龄去考虑那总有人走得快一些,一定也会有更多的认知值得去分享,值得后来者去体会。这何尝不是少年与少年之间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