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星期天,一家人总会回去看看父母。午饭时,岳父对妞妞说:“还记不记得楼后那个带外孙女的老爷爷?他开了个人画展。”岳母边夹菜边说:“人不可貌相,没想到老爷子是个大画家。”女儿爱画画,饭还没吃完就央求姥爷姥姥一起去看画展。
画展设在医学院老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地下一层有个大展厅,老画家正在给几位客人介绍他的画作,一位穿着得体的老太太上前招呼我们,岳父说这是画家的老伴。老太太热情健谈,和岳父寒暄两句,开始介绍展厅内的画作。看得出,老太太全程参与了绘画创作,说得出每幅作品的看点和故事。女儿不时提醒我把她喜欢的作品用手机拍下来,我几乎一步一停。
百幅画作,多是老爷子退休后创作的。“美丽的喀纳斯”荣获新疆新闻出版广电局举办的庆祝建国65周年油画大赛“一等奖”,作品耗时5个多月。
走走停停,老太太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着作品背后的信息,俨然是出色的解说员。不用说,她是老爷子完成这些画作有力支持者和坚强后盾。除了没能亲手画,每幅作品都有她的功劳,一幅幅、一件件都是老俩口看着长大的“孩子”。
走出展室,一家人不无感慨,女儿说:“这位爷爷真了不起,原来高手就在我们身边。”
回到家,一直在想老太太的一句话:“老头子一辈子省吃俭用,不为名利,闷头画画,到头来还是靠退休金过日子。要是有人能买下几幅作品,他就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了。”什么心愿?带着好奇和疑问,我再次拜访。
展厅内,没有参观者,只有老画家夫妇俩。老太太认出我中午来过,很热情的对老头子说:“这是老胡的女婿,当时你忙的没顾上打招呼,这不人家又来看你了。”老爷子连说了几个谢谢。我唐突的问老爷子,能不能和他聊一聊,老人爽快答应了。
75岁的孙老,毕业于贵州大学美术系,23岁分配到新疆,79年调入天山电影制片厂,先后参与并指导了《向导》、《艾力普与赛来姆》、《伞花》、《草原枪声》等十多部电影设计创作。93年参与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女儿河畔》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广受好评(遗憾,没看过)。62岁退休后,他和老伴回到贵州安顺老家陪伴年迈的母亲。
起初,老爷子有个愿望,将贵州的山水人情搬上荧幕,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家乡。他决定自己创作,三年时间写出了二十集电视剧本《飞瀑情缘》。他多方联系贵州宣传部门,答复请天山制片厂协肋拍摄,显然新疆本土不可能去拍摄一部贵州风情片。即使孙老用面子换回了天山厂的批文,可钱还得自己去筹,演员酬劳必须自己解决。此事完全成了个人行为,正如吴京拍摄《战狼2》时押上了自家房产,老爷子没有那么幸运。眼看着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痛心疾首,老人一病不起。
病中,老伴对他说:“拍不成,可以画,绘画是你的老本行。”老爷子被老伴的话点醒了,他重操旧业,再次拿起画笔。为了考察家乡的山山水水,60多岁学会了开车,从此带着老伴一起远行,风餐露宿,蚊虫为伴。油画绝非一天两天功夫,每到一个景点,他先在纸上绘出一幅素描草图,留下多角度的摄影作品以备参考,再转赴下个场景。
为大尺度表现黄果树瀑布全景,他考察了河流沿线的18个瀑布群,绘制出30厘米宽,20米长的瀑布长卷。老爷子用自己擅长的摄影手法将瀑布创作构思为一个整体,严丝合缝,叹为观止。新疆的贵州老乡们看过这幅作品后热泪盈眶,说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听到了鸟语,闻到花香,家乡在他的笔下活了。
老人的家乡安顺县是个美丽的古镇,后天的发展让古色古香的小镇失去了原貌。老爷子凭着旧时记忆创作出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古镇风情。据说,在家乡展出时,轰动了全镇,最让人感动的是——画中人们找到了儿时的家门和上学的石板路。
外孙女出生后,老俩口回到了新疆,帮女儿照看小孙女。期间,他开始创作大美新疆油画,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画风勾勒出天山天池、南山牧场和喀纳斯的森林湖泊。站在每一幅画作前,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草甸特有的芳香,潺潺流水伴着声声鸟鸣,让人仿佛置身美丽大自然。
老人说起创作往事,如数家珍,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他一笑而过。他热爱家乡的山水,热爱脚下的土地,一笔一笔将心中的美丽家园展现于方寸之间。两鬓早已斑白,初心依旧不改,他在用手中的笔诉说心中不了的心愿。老人说,他想在有生之年画出一幅高1米,长三百米的长卷,让更多人知道生养他的故乡,知道那个美丽的古镇——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