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张荫桓,字樵野,在前戊戌(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时,被拿交刑部,几乎和谭嗣同诸人同赴菜市,幸得西太后一句话,得从末减,改戍新疆。到了庚子年,又给久党奏了一本,指他为应行消除的内奸,终于在戍所就地正法。
张荫桓出身佐杂,是丁雨生(日昌)的得力助手,由“司道”擢至“户部侍郎”。据欧家廉所著《京华见闻录》载:
张以办洋务起家,骤跻要津,朝端侧目。在总督署时,交涉每任其难,恭、庆二王仅受成事而已。改良外国公使觐见礼节,不用跪拜,最为得体,而旧体则斥为媚外,并讥其非由科举出身……。
在满清,出身科举的称为“正途”,张对这点深引为恨事。他在京时,和伶人王瑶卿、朱霞芬、秦稚芬常往来,三人都是旦角,音乐色艺均佳,张日往捧场,出入相依,让三人叫自己“老前辈”,而张叫他们三人为“老同年”。人问其故?张笑道:“户部连管部七堂,不才居末座,堂上坐的相称呼,不是老同年,即是老前辈,不胜羡慕之至,今结二三小友,聊窃尊号,以资自娱而已!”
某次,总理衙门考章京,恭王叫他主持甄选,出题阅卷,一手包办,他有意报复一番,凡正途出身的,多不录取。翁松蝉(同龢)时以军机兼总署大臣,无法制止,两人本已不和,因此更互相倾轧,以后卒至两败俱伤,最初并不为政争,只不过各持门户之见而已。
总署章京,依例由王大臣委派,一般士大夫薄而不为,笑为“钻狗洞”,一旦把张给“狗洞”升做“龙门”般要路荣途,要登也不许登,自然恨深刺骨了。
张虽不从科第入仕途,可是他实富于天才,擅长文事,所作《三洲日记》,是他出使欧美时写的,颇有名于时。自官京华,更博览秘笈,师友名流,更见猛进。当时,一般士大夫多好收藏,张发愤专收王石谷真迹,积了一百副画,称其书斋为“百石斋”,《孽海花》中记其子窜取张古董的《长江万里图》一事,可见他收石谷画出了名。他的寓中,除了图书满架外,金石书画,以及西洋电影留声机,也都尽有,朝中同官也常被请到家中吃洋菜,看洋画。他文采声光,斐乎一时,同列的馆阁中人,囿于闻见,反不及他的淹博赅雅。
五十岁后自署“红棉老人”,镌一小印,写作得意的,便把它钤上,有以得否其片纸为荣辱的,一时“张红棉”之名大噪。“盛名之下,谤亦随之”,一个人在大红大紫时,而不能收其锋芒,还是恃才傲物,睥睨一时,无情的毁谤就免不了的。
张荫桓与康有为是同乡,康初到京,本住在里芍农(文田)处,后来不知为了什么,在李家和老妈子闹了起来,给芍农撵出去,因此就移住张家。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张荫桓对之极欣赏,其高谈时局主张,都是张所呈进的。当时号称“顽固大臣”如徐桐等,认为康、梁是妖孽;学士徐致靖,也曾奏劾张借款纳贿。中间还有给事中王相桐一折,对张被派赴英庆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极六十周年纪念归来时,买了许多珍贵玩物,价值数万,遍赠清室诸贵近,总管太监李莲英,也得了不少。
奏上,西太后斥其措辞荒谬,命回原衙门行走。徐致靖扳张不倒,王鹏运也劾张与翁相朋谋纳贿,并胡学宸参奏之折均留中,翁相获谴放归,张却无恙。因此某太史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从来槐棘誉三分,谁识红棉位少农。
百粤英雄夸独异,一条光棍起屏空。
繁华毕竟归摇落,衣被何曾到穷困。
莫道欲弹弹越起,二槌屋里撼长弓。
这首诗,表现了无限的妒嫉心里,也带了不少排挤倾轧的成分,末句二槌云云,以槌叶(“协”的古文)徐,指徐桐与徐致靖。张在京朝十几年,给台谏攻击者不下十余起,甚至每年没有断过,二迁擢如旧,近眷不衰,所以打油诗中用张棉花故事,用典可称恰到好处。
戊戌变政之初,维新派种种政治主张,张所授意及合议的为最多,去“老朽昏庸之大臣”主张,为其最著。张以授南海,南海以指挥四卿,所以旧派首领徐桐在变政时,特上封奏,指张为康、梁逆党,请置重典,西太后以“尚非逆党”四字替他解脱,时认为奇恩。
一说张本来在被杀之列,因有外交压力,所以把他改戍,而把杨深秀来抵补,事久临稽,这就是有待考了。
张被押解赴戍所时,亲朋无一敢送,独秦稚芬依依不舍,送至正定府,涕泣而别。但张毫不检点,一路上仍不忘官架,在戍所对人说:“这老太太给我开玩笑,还叫我关外走走!”
当日京中对西后,背后私谈均以老太太称之,其蹇傲之气,仍不少抑,高晓春闻之,讥为:“骄倨之至,亦粗野之至。”
庚子六月,清廷电令就地正法,电到,张神色却很镇定,临刑,还画了扇面两业,给他侄儿,画好,振振衣袖,走到刑场,对刽子手笑了笑道:“爽快些”!
话没完,头已落地,成了塞外的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