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边做家务过程中,听完了李亚敏老师的通识讲座,这是新学员的必修课,也是新入职的老师非常受益的课程。我作为新网师的老学员,我也很想听听。
一般讲座我粗略的划分了两类,一种是要放下所有事情,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讲座,重要的,需要随时做笔记的讲座;而另一种就是可以边听边做一些机械性工作的讲座,比如一些号召性、激励性的讲座,不需要做笔记,就是让人受到鼓舞的讲座,我会边做家务边听,边散步边听,但这样听还是不如全情投入,效果会下降很多。
今天在听讲座的过程中,点燃和唤醒了我内心很多东西。如果能全情投入,我想效果会更好。
李老师是95年中师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而我是98年中师毕业的。李老师已经辞去公职,但凭着努力,现已是身心自由、财务自由的状态。可以说有名气、有地位、有钱的老师。在听她述说的过程中,了解到她的职业生涯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铿锵有力,疯狂的学习者,用心的生活者,最终到达职业的顶峰。能够有自己的教育产品、是教材的编者、国培专家……我感叹,同样是人,真的是有很大的不同,这都取决于一个生命的生长状态。在李老师这里没有职业的高原期,更没有职业的倦怠期,有的是永不停歇的向更深处漫溯。
我与李老师的职业生涯相比,可以说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在职业的每个时期没有走好,在人生的几个时段也没有过好,唯一还幸存的是,自己还有十一年的职业生涯,上了四十岁之后,我很怕面对我的年龄,感觉自己怎么一下就老了,而自己什么都拿不出手。今天我勇敢的计算自己的年龄,珍惜自己的时光,不再肆意挥霍。
现结合李老师的讲座,总结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样的剖析,希望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规划,年轻有年轻的规划,年长有年长的规划。李老师在讲座中首先抛出的问题是,在你退休的时候,你想听到你的学生对你说什么?孩子长大了,想听到她对你说什么?当父母年老的时候,你想听父母对我们说什么?这是对我们处于社会的几个重要角色的定位。我想听到我的学生对我说:遇见你,是我人生的幸运!我想听到孩子对我说;妈妈,下辈子我还当你的女儿!我想听到父母对我说:女儿,有你真好!我也想在我闭上眼离开这个人世时对自己说:你没有白来这世间走一趟,你这一生活得真精彩。
那么我想听到的这些话,是取决于我做了什么。在工作上,成长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检验的阵地就是课堂,就是学生。在陪家人方面,要做到用心。从两个方面对待自己,一是给自己精神营养,二是给自己身体营养,要吃好、睡好、锻炼好身体。
其次是在学习上要及时,绝不拖拉。这一点应该是属于规划中的点。但我特意拿出来陈述,说明它对于我的重要性。去年的新网师学习,没有及时听直播课,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每天都处于一种被催着,被赶着的感觉,自己特别累。李老师说,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样我们成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每天按照清单内容完成,新网师的每次作业都要有条不紊的完成,不要到最后时刻才去做。就像上个星期听了朱自强老师的讲座,当时感觉非常受益,在清单里写下要整理学习笔记,但一直耽搁着,后来干脆就不做了,听课的内容也慢慢的从自己大脑里退去。有时候,就要趁着新鲜感,就马上去做。及时完成作业,及时完成自己每天拟定的内容,及时锻炼身体等等,远离拖拉。
最后,我想来聊聊人和。李老师在职业的不同时期都有高人和贵人相助,她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是一个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有困难要不自己扛,要不就放弃,不愿求助于别人,就算别人帮助了自己,也仅仅用“谢谢”两字打发,难怪我的职业生涯越走越窄。每所学校都有高人,办公室也有,如何让这些高人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贵人,这是需要情商,需要用心的。想起人和,我就感觉脸红,真是老大不小了,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比如说:我们办公室的实习生,几次帮我解决电脑问题,我只不过说说谢谢,难道我不要送个小礼物吗?去年,年级组的老师帮我磨课,最后,我什么也没做,还认为我是为年级组解难,如果我不上,你们中的谁也要上呢。办公室一位走得近的同事无意中对我说了一句话:感觉我很傲慢。这句话真的是惊醒了我,我要谦虚,多去请教别人,也要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学校比较大,很少碰到学校领导,以前我还认为这是好事,现在我要主动分享我的想法给领导,让自己和领导这座桥搭建起来。
这是开学的第二周,本周进行了上期的期末考试。下周就开始进入新学期的教学,希望在新学期,学生学得更好,我也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