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汤峪工地,跑了两个村子,距离挺远,差点晒干,不过在山间偷摘毛桃的忐忑和快乐可以抵消一部分燥热和暑气。
#下午三点回办公室发现脖子和胳膊晒伤了,又痒又痛,坚持到下班回家,冲了澡,感觉才好一些。没有食欲,晚饭把中午顺手掐的灰灰菜用开水烫了泼上油蒜吃,很是清爽。
#八点多烧好水正准备泡茶,家里停电了,于是摸来一根蜡烛,说来也奇怪,当昏黄的烛光照亮了屋子,竟然不觉得热了,坐定,心静自然凉,穿越到宋朝去会了会张玉娘和沈佺。
#想世间有多少山盟海誓随着时间的流走变成笑话,而这一对竟是另一个版本的“梁祝”和“牡丹亭”,爱情的过程常常雷同,结局却多大相径庭。当七百多年前的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的张玉娘写下《山之高》,遥寄少女的一往情深给心上人沈佺时,她无论如何是想不到七百多年后的烛光里有位女子为她的诗词和爱情赞叹不已。文字好神奇,竟可以让感情风干再掀开后依然幽香如兰。她写道: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可叹,这样深情却被天负,沈佺病逝于归乡的路上,从此天人永隔,几年后玉娘终于相思成病,不久即亡。“闺房三清”的紫娥霜娥二位侍婢也忧伤去世,令人惊叹的是玉娘养的那只鹦鹉后也悲鸣而死(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城松阳的“鹦鹉冢”出处),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这个感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的全部情节,只不过结尾处空留遗憾,叹息。。。
#我向来读书很慢,碰到喜欢的诗词和段落总会停下诵读,体味语言文字带给心灵的安抚和慰藉,今晚读烛光里的玉娘也不例外。读书和看书是不同的。诗经里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在《宋词是一朵情花》里,“所谓伊人,在诗词里”!这些美妙的女子从未死去,她们全部活在诗词里,美成了一朵朵干花,恒久不变!
#美食不如美器,茶也一样,豆大的烛光给茶具增添了朦胧之美,呵呵,停电的夜晚很适合一个人独处独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