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陷入每日具体的琐碎的忙碌之中,感觉整天忙忙碌碌,到后来,才发现该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做,想要实现的目标还是很遥远。所以,你会问自己,我们年复一年,忙忙碌碌的但是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但是人又是矛盾的。
当你开始焦虑自己没有成长时,又会疯狂的向外索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期望快速的成长。开始报很多的课,开始看各种书籍,每日打卡各项flag…
英语、演讲、写作、理财……
而最怕的是,不具体的忙碌,反而左顾右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似忙碌,实则感动自己。
想清楚,很重要
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
未来5年,错过什么机会,你会拍断大腿?未来3年,你要积累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能让目标实现?未来1年,扎下去具体干什么样的事情。
5年和3年,是为了让你对时代保持思考,对变化保持敏感。但是认认真真的干1年,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把想法,变成现实。所以,在2024年,问问自己,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和图景,就不会感到焦虑,迷茫。
如何破局行动
1.提升认知
到底什么是认知?简单来说,就是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你能想得更远,看得更透。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常说的思考模型,思考框架。
普通人最好的破局提高认知的方式,可能就是看书。
读一本书,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从历史到文化,从经济到个人,你想要的答案都能从书中获得。
碎片化时代,海量信息爆发,短视频时代,一切求快求新,吸引掉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一本书,慢慢丧失了阅读长文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然后,有一天,你看到几篇内容深刻有见解的文章,不禁拍案叫好,连连收藏记录。
但,我们不能妄想从一篇两篇精炼的发人深省的文章里得出成功一生的大道理,细节之处,仍需我们仔细打磨。
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是刻不容缓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所以,多读书,读各类书。思考,然后,总结,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各类书籍,涵盖经济管理、商业思考、个人成长、科技创新等多个方向。
2.有效输入?
如何有效输入?带着功利心,有目标的输入
❶带着问题清单去阅读,有了问题,有了目标,就有了好奇心
❷阅读过程中,时刻思考是否解决了我的问题,和我预想的是否一样
❸举一反三,学会结合实际,反思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多表达,持续输出
语音写作+素材库+卡片笔记法
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想法,文字太慢,也可以试试语音输出,不仅锻炼口才,也能随时随地快速记录
❷把平时的想法整理到素材库,为以后写文章提供思路,和大致标题。
我的习惯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先起好一个标题,然后新建草稿箱,以后直接在草稿箱里选择题目进行文章输出。
❸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写一张卡片,随着卡片的积累,未来用3-5张卡片就可以快速拼出一篇文章。
一张卡片=触动点+观点+案例+应用。
每张卡片300-500字,每天上班路上,午休时间,留出完整30分钟输出卡片,打上相应标签,日积月累,都是你源源不断的输出素材。
4.去见50个人
除了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多看书之外,还应该多见人。人是“活”的。你会发现,这件事,原来他这么想。那件事,原来她这么干。只是待在家里,就会变成大海中的孤岛。
让自己浸泡在好的信息环境里,沉浸在人才密度高的地方。这对成长会有巨大的帮助。
人是信息的载体,那些交流、链接、合作时埋下的种子,正在慢慢生长,可能带给你的感触比读一本书的思考要多的多。
脑袋里瞎想,没意义,走出去,去交流,才能得到更多的反馈。
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发掘真正的灵活流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