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里,又听到外面传来: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这个吆喝声大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响起。 我没有下去磨过剪子菜刀,所以也没机会和这位师傅聊聊,不知道他每天能接几个活。
这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爸爸妈妈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菜刀、剪子要用很久。我妈妈现在的剪刀就是她当年的陪嫁用品,用来大半辈子了。 所以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磨剪子戗菜刀的工匠确实很需要。
时代发展到现在,物质已经巨大的丰富,买一把新的剪刀或菜刀可能和磨一次的价格差不多,很多人可能不会选择去磨了,所以这个职业到底还能存在多久,没有人知道。。。
不仅仅是磨剪子戗菜刀的职业,还有很多古老的职业也都在慢慢被淘汰。比如木匠,除了乡下还有一些用武之地之外,城市工厂都是机械操作。流水线上面做出的柜子、桌椅板凳、门不管是式样还是效率都不是手工木匠能比拟的,不仅如此现在的工厂还可以做的按需制作。
看过梁晓声的一本书,其中一篇就是写他的一位木匠邻居。
邻居和他年龄相仿,邻居爸爸是个木匠。在60、70年代木匠是一个了不起手艺,那时候家里的大件,床、桌椅板凳、衣柜以及小到搓衣板、切菜板都靠木匠制作。所以邻居爸爸在当地可是响当当的大红人,连达官贵人都要求着帮忙制作家具什么的。
邻居爸爸看到了木匠的美好前途,让孩子跟着学了这门手艺。所以在那个物质匮乏,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邻居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一拨人。 那个时候梁晓声一大家人还挤在十几平的房子里面,缺吃少穿的,能活下来就已经不易,所以说在那个时候梁晓声确实非常的羡慕他的邻居。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城市里面工厂越来越多,对木工需求越来越少,邻居的工作重心只好往乡下转移。现在乡下对木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可是邻居除了木工活不会别的,现在只能失业在家,靠救济金生活。。。
其实除了木匠、磨剪刀之外,还有 补锅、补盆;修钢笔;修钟表等等,这些职业有的已经彻底消失,有的也快消失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命周期,职业也一样。一种手艺的失传确实会让人叹息。
手艺失传还有一个原因没人继承。比如北方的打钢花的手艺,据说这个手艺现在也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了,再过一些年这些老的手艺人不在了,这门艺术也可能就消失了。
如何保证一种古老的手艺不失传确实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件事情。 湖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湖南每年都会推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府会有一些推介和资助,为的就是能将这些手艺传下去。。。
希望很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还能见到这些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