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引起了大家很多关注,真相在公交车被历经辛苦打捞上来以后终于大白于天下。
看似琐碎的痛点,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做了陪葬,一切都是那么地猝不及防,又如法挽回。
每天通过各类APP,我们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每个五分钟刷一下屏,你就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讯息,在这样的快餐消费下,似乎人们已经麻木于事件发生真正的伤痛。
一个个化身键盘侠,就等着真相来临时,继续着自己快意人生的情绪宣泄。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需要看心情而定,若真让你置身其中,你是否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让自己成为那个“网络世界”勾勒下的勇士呢。
而一则17岁的女生带着10岁的妹妹自杀事件,更加让人忍不住唏嘘,所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花样年纪的陨落,让为人父母的人要如何自处,心或许会麻木,但是漫漫未来路,真的就可以走得如此心安吗?
告别一定是最糟糕的选择,而这个词的触角已然伸到“无忧无虑”的未成年世界。
只是这个独特的时代,可能很多孩子的心理年龄远比当下的“巨婴”要来得成熟。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也会更加关注这些还是幼苗的小生命,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孩子成长历程的必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千疮百孔的灵魂也不是一日形成的,人心有多坚强,就有多脆弱,无论是刻意的伤害,还是无心之过,都可能会带来无法回旋的遗憾。
记得之前给豆豆同学说过一件小学生坠楼事件,他当时和我说:反正我是不会跳楼的。
说实话,当时我的内心是感觉到恐惧的,一个才十岁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他一个怎样的世界观,又到底为之做了怎样的努力。
应试教育最为无奈的地方,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地方,豆豆同学编程课的群里,有一位和豆豆一样上五年级家长的一段话:
我家孩子学习国画山水,国画花鸟,素描,围棋,琵琶,古筝,剪纸,皮艺,蛋糕英语,创客,西瓜编程。现在五年级,所有课程一旦开始,必须完成既定作业,不找任何借口。
在群里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波澜,这是要有多么强的能量才能做到这样呢,但是一看之下,这位家长是上海的,据说上海小学生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而且作业很少,那么这是不是孩子可以学习如此多课外才艺的资本呢。
上海本地人的升学压力也是比我们要小太多太多,很多时候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是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要让孩子为此付出百倍千倍努力而去追赶那无形差距的借口。
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的当年,你说他一句,他有千句百句在等着你,一旦你想要动粗,就会有一帮“护卫队”挺身而出,让你进退维谷。
这样的错爱,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是“白害而无一利”的。新闻也经常会爆出诸如老师体罚学生、说了孩子几句重话、没收了孩子的手机等等事件,换来的却是一个个趾高气昂的娃娃和家长,挥舞手中的拳头向着“教书育人”的方向砸去。
过于主张个性的时代,每个人的权利都变得如此地张牙舞爪,《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初衷,一定不是指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戒尺”的。
当学生的板凳砸向老师的时候,老师却束手无策,只能带着其他孩子离开教室,录制下视频证明自己的清白。
华夏五千年文明,何以至今日,师者却连自己为何传道的惑也难以化解了。
《旧唐书.魏徽传》有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曹智畅博士更是以一个鲜明的标题说出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病态:今天你不允许老师惩罚学生,明天你的民族就会被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