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想去精神病院清净几天,果真就“如愿”了。在如精神病院一样吵闹的儿童病房住了几天,脑子确实放空好多。虽是住院,今天我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看门诊、理发、申请退款、申报活动。。。工作日无暇顾及的事情一下子都冒出来了,回到病房,又让我想起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效能。
所以,今天跟大家讨论的超人,并非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而是生活/工作中做事效率很高的人。(今天没带笔记本,刚用语音说几句,小家伙就过来捣乱,我还是一字一句的敲吧。)
之前接触过很多提高效率的理论方法,有人参考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管理事务,有人使用精力曲线分配事务,还有人根据经验安排事务。躺在病床上思来想去,我总觉得还不够清晰,貌似有些东西还没整明白。小家伙写日记的间隙,我也整理下思路,下面是用手机画的草图。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特点:“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大量冗余信息争先恐后抢夺我们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像是蛋糕上铺开的面包屑,被大大小小的事务揉搓得越来越细碎,想要有个完整的时间处理一件不大不小的紧急事务,貌似都得请上半天假才行。
人、事、时间在我脑子里搅作一团,这些要素代表什么,它们在提升效能方面又分别起什么作用,你们应该能从上面的图里看出我的思路。
说到效能,首先我想到的是“事”,事情的目标,事情的结果。不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最终我们要的就是达成目标不是吗?所以,向着目标,我们用的时间越短,用的资源越少,相应的效能就是越高,那么,人和时间就是促使目标达成的两大资源。这样看来,我们就来分析下怎么更好的使用这两个材料吧。
先来说说“人”,众人皆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不同时段的精力状态从精力曲线图可见一斑,那又是什么决定精力呢是?精力管理训练系统的创始人,也是《精力管理》一书的作者吉姆•洛尔(Jim Loehr),曾提出精力管理金字塔模型。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人的精力大致来源于四个层面,后来古少侠对上面两层稍做了改良,我认为更容易理解。得出的公式是:
体能+情感+思维+意志=精力
我们可以回忆下,以往感觉精力充沛是在什么状态下,是不是身体健康、情绪愉悦、思维敏捷、意志坚定呢。
了解了这个模型,想要有充足的精力,我们就可以有计划的锻炼身体,有意识的调适情绪,有觉察的刷新思维,有方向的明确目标,想要精力充沛,几乎易如反掌。(一定要坚持哦🤓)
接着我们聊聊“时间”这个资源,知道今天我在医院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吗?就是有了一大块完整的时间,这在平常工作日,甚至是周末都很难得的。信息随时干扰,大脑永远在线,身体转移也如穿越剧般方便快捷,可见,我们一天的24小时就不会只是你自己的,而且是严重切分开的。既然我们可管理的时间断断续续,想要达成目标,有时真的需要我们把一件事情根据时间的节律也切分开。
这样最终就成了我画的那张象限图,根据事情需要的精力和时间进行适当的管理。
第1象限是需要较多精力和大块时间的,比如稍有难度的事情、整合度较高的项目等。
第2象限因是碎片时间,所以不便处理占时较长的事情。碎片时间我们能做什么呢,静下心来想想,太多了。其实,今天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碎片时间可做的,只是关联到医院这个场景,就顺便解决了。除了同场景绑定,还有些常态化的小事,我们可以事先整理在记事本里,1分钟能做什么,5分钟能做什么,10分钟能做什么。一开始刻意参考,形成习惯后将会大大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上面我说到把事情碎片化,之前我们讨论过,任何事情其实都有两段:思考和执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碎片时间做些需要精力的小思考,这也会大大提高我们输出的效率。
第3象限也是碎片时间,但没有太多精力,就把生活/工作中的柴米油盐类的简单或是顺带的小事处理了即可。
第4象限像是在上午的11点之后或是下午快下班前的状态,大脑运行速度慢,但你的腿脚仍然可以健步如飞,敲字仍像是雷腾云奔,审稿仍保持一目十行。所以,在这个时候处理不那么复杂的输出性事务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我的观点说完了,不知道你对效能提升是不是还有不同的视角,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第一次用手机敲出千字文,晚上断断续续的几个小时也过去了,祝好,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