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江南烟雨恨无知音,看天际征鸿愁无双翼
——读王禹偁《点绛唇》
“云恨雨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无数次,打开很多版本的《宋词三百首》,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王元之的这首《点绛唇》。以前都是只是泛泛而读,大概了解,而今,再读,却又是不一样的况味。
因为是小令,区区41字,总在《宋词三百首》的开篇,又有一个颇具色彩的词牌名,念书的时候,因为年龄小机械记忆力强,就那样轻轻记住了,也知道这是王禹偁仅存的一首词作。但多年以后,当再次捧起,才发现脑袋里与这首词唯一关联的记忆最多也只是几个不能连缀的词组,比如“云恨雨愁”,比如“江南佳丽”,又比如“平生事”、“凭栏意”。
一步步走近王元之,穿越历史的烟云,接近词人的灵魂,才发现文字背后的意味。江南烟雨,是多少人梦里的美景。然而,在王禹偁的《点绛唇》里你读出的却是词人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愁闷。没有华靡之感,却充满清丽之色。
江南乃佳丽之地,词人也只是无奈地沿袭旧说而已,在词人看来,却是烟雨含愁。水边的村落,卖鱼的集市,袅袅升起的一缕炊烟,在词人眼中只不过是寻常的江南景色。只是那水天相接处,首尾相连,款款而飞的一群大雁,却触动了他无限的遐思。蓦然回首,一生所遇,历历在目。王元之出生贫苦磨面人家,9岁能诗,10岁赋文,曾获乡试第一,高中进士之后只当了一个小小的知县。他遇事敢言,却屡遭贬斥。抱负如何施展?前路如何推进?一切的一切,又有谁能明白呢?孤独惆怅之意难掩。自然景物本来无情无感,此乃王国维所言“以我感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也。
正如曹植所言“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王元之这样的世间好男儿,不能实现心中的大志。他愁无知音,恨无双翼。凭栏远望,一腔心思,只能自我凝睇,遥寄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