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除夕,学校正常上课。我告诉课堂在座的各国留学生,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就好比西方的圣诞节。看着他们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而春节永远也不会等同于圣诞节。
文明之间的理解是否可能?对于脚踏中西文化的钱钟书、林语堂等人,似乎是可能的,但深层次的交流也只能止于文化精英。真正理解既要基于对自身文明的自觉,对其他文明的熟稔,以及对文明间交流方式的驾驭。
或许,我们更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够互相理解?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经历都是独特的,你说的甘苦是否是我理解中的甘苦?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去问,一个人充分理解自己是否可能?如果能够理解,为什么千百年来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就是“我是谁”?
这样看来,所有问题似乎都是无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走进了死胡同。“君子和而不同”,理解从来不是交流的必要条件。尊重才是。尊重异质文明的价值体系,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能够接纳当然很好,如果不能,那就宽容一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