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与宋方金去意大利了,是一个节目,《大话威尼斯》,威尼斯电影节有规定,必须穿西装,还要打领结,方金第一次穿西装,我把我们西装合影发在微博上,中间是青年作家李尚龙,网友说我们是“地主家三个傻儿子”。方金说,“明年我考虑穿燕尾服来。”你看,人一旦突破底线,什么事都做得出。
走之前,方金问我:海林,你买西装了吗?
我说:我买了一套意大利西装,特别棒。
方金说:你要去意大利,却在北京买意大利西装?
我严肃地说:我发现扬州其实没有扬州炒饭,海南没有海南鸡饭,杭州没有杭州小笼包,黄焖鸡不是黄的,夫妻肺片没有夫妻,老婆饼也不送老婆。郭敬明最爱的达芬奇家居跟达芬奇没关系,不是意大利而是东莞的。所以,意大利很可能没有意大利西装。
方金说:我服了。
走红地毯前,我和方金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谈即将走红地毯的感受。因为太激动了,错过了时间,是ladygaga时间了,我说那就让gaga先走。
威尼斯电影节,我们已经连续11年无缘金狮银狮了。去年,我跟日本剧作家协会主席加藤先生说,“日本电影越拍越好,市场却越来越差,中国电影越拍越差,市场却越来越好。”加藤说,“对不起对不起。”嗨,这就别道歉了。
中国现在的影视内容既幼稚又虚伪
幼稚可以,因为我们可以接受天真烂漫,但是,幼稚伴随着虚伪,没有天真,没有烂漫,只有烂。
藐视文学,藐视故事,电影界一度嚷嚷着“与戏剧离婚”,我是戏剧学院的,我就觉着奇怪,我们什么时候嫁给你了?电影界不应该有自卑感,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六大艺术,电影界非要说自己是第七艺术,拒绝承认自己是综合艺术。这是自卑造成的,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言论:跟戏剧离婚,丢掉文学的拐棍儿。文学啥时候成拐棍儿了?文学从来就是参天大树。
远离文学,远离戏剧,只会使电影步入自我欣赏自我迷醉却无人问津的可笑境地。
中国电影需要既深刻又真诚的内容。
目前看,我们的电影创作机制,仅依靠导演,不可能实现内容升级。这些年我们的导演,权力不可谓不大,资源不可谓不多,但是,整体的知识结构,叙事能力,无法适应现在的观众,而且我们看不到希望。
在威尼斯期间,我与某位国内的大企业老总聊了很久,我说,“电视剧嘛,长视频内容,必须是剧作中心制,即我们拍谁的故事,拍编剧的故事,这个不要犹豫,大家看到了,哪怕是坚持拍于正的故事,以于正为中心,也是会赢的。”当然,有时候,于正老师的故事未必是他的故事,是他偷来的。哪怕是偷来的,这个剧作也是中心。
这位老总问,“那么电影呢?能不能也以编剧为中心?”坦率地说,我当时说不可能。他说为什么不试试呢?请你去研究一下迪士尼,编剧成为产品经理,这个模式已经打败了传统的资源型影视企业了,比如迪士尼收购资源型的大企业索尼,这是个标志性事件。编剧是故事的发起人,他掌握着故事的核心奥秘,以《冰雪奇缘》为例,编剧珍妮弗·李是创作的核心,也是生产的核心,这部戏的成功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个模式的成功。
回来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中国电影的内容升级如何实现,编导合一是个趋势,但以编剧为创作核心为产品经理的模式,也就是项目负责人的模式,是新时期好莱坞面临创意缺乏、创作乏力实现叙事升级的一个新模式。中国电影目前还在着力解决自己的工业化问题,但是,内容升级刻不容缓,不然我们会被我们的观众抛弃。
当然,方金说我们的电影是理财产品,导演是产品经理,导演们很生气,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些资本在反思,在他们眼里,电影依然是理财产品,但现在他们打算把产品经理改成编剧了,至少个别有前瞻性的资本在这么想。
那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编剧就要反思,如果时代把产业升级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能不能做好?当然,很多编剧朋友会说,什么产业升级,能不能先把上笔稿费给我结了。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做好准备。万一呢,这个重担交给我们了,我们怎么做?到那个时候,我们不要突然发现自身也是不合格的。
我们的电影、电视剧,现在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叙事,简单的单线叙事,顺序时空,主要人物关系基本以三角关系为主,结构上极其简陋,没有隐性结构,在文学上没有深度,哲学上缺乏高度,或者说,文学和哲学是缺位的。
大IP+小鲜肉=大SB,我的这个公式,这么多年没有失手过。为什么,因为没有内容,只有流量,也就是数据。
大IP与小鲜肉不是亲兄弟,我觉得是亲姐妹,都是雌性的。我去网站谈剧本,他们跟公共厕所一样,分男频女频,大家看网络文学就是这样,这帮外行真欢乐。大IP和小鲜肉互相依存,有大IP必有小鲜肉,有小鲜肉必有大IP。大IP不需要演技,实质就是去技术化,资本逻辑取代创作逻辑,这场面对文化的屠杀,持续了几年,屠杀不下去了。
马化腾说我有1000万个文学作品,他既不知道什么是作品,也不知道什么是文学。指定题材,资金、渠道、平台包括内容、演员全是他的,然后拍一些垃圾出来,这种闭环式的资本模式是非常可怕的。
什么样的男性形象才是美?
以观众为中心的创作,谈不上创作。迎合观众到了跪舔的程度。这导致了什么?我研究了一下,这五年来,基本上没有正常的男性形象,电影中的动作片枪战片还有些男演员,网剧和电视剧正常的男性形象基本就是缺位的,大多数是流氓、胆小鬼、大SB组成的。我参加了一个中国好演员评选,到男演员这块儿,我说第一我发现很多候选人不是演员,第二很多不是男的,应该先做个性别鉴定再评选。
先是小鲜肉,那就是鸭,现在都成天团了。我们娱乐圈已经鸭里鸭气了。我入行的时候,有过各种心理准备,唯一没想到的是,有朝一日我要给鸭写戏。
说我批评他们,批评这个风气,其实不是,我根本不是批评,我是因为恐惧才发出绝望的声音。我是鼓起了巨大勇气,说出这些话的,因为在我们现在的娱乐圈,男性、异性恋是被歧视的,我留长头发也是为了融入这个环境,但现在我实在跟不下去了。我要说,他们不能再这样歧视我们了。以前他们搞选秀什么的,多少搭配一两个男的,现在他们完全是毫无顾忌,把男性彻底排斥出去了。
我们看看美国电影,碟中谍,那是什么样的男主角。写义无反顾,写义薄云天,写拯救和冒险,充满血性和攻击性,而这个时候,我们的男演员在画眼线,在说你好美哦。
我去佛罗伦萨,看到大卫像,大家看,他的右手其实拿着一个石块,左手这个,看上去是搓澡毛巾,其实是个投石器。
当时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亚,是个巨人。哥利亚出战40多天,以色列人不敢出战。大卫的三个哥哥都到前线打仗了,他年龄小,就去前线给哥哥们送饭。巨人哥利亚冲过来,以色列人抵挡不住。这时,大卫去迎战。以色列王给大卫铠甲,大卫拒绝了,大卫用甩石机甩出石头打倒了哥利亚,然后冲上前去,割下了哥利亚的头,挽救了以色列。
从此,少年大卫成了英雄。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的方法,重现把人头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我觉得,大卫这样的男性形象,才是永恒的,他的勇气、沉着、自信、担当和无穷的力量,我们影视行业,应该塑造什么样的男性形象,大卫身上会给我们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什么是美。
创造故事,最终是为了创造美,这是真正的艺术家无法推脱的责任和宿命。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诗人聂鲁达说:我要在你的身上去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情。而不是朱军老师对女实习生做的事情。